新年见到人就说声恭喜发财、新年快乐,可是今年好像多了一句:“你新年症候群了吗?”
它不是疾病,却是一种病态,喜欢农历新年的热闹气氛,却对亲朋戚友的“过度关心”感到厌烦而害怕过节。
所以,和朋友聚会时,第一句不再问你有男朋友了吗?结婚了吗?有多少个孩子了?薪水多少?孩子考第几名?是问遇到让你有新年症候群的亲友了吗?
仿佛有个“方程式”:念书的围绕在成绩;就业的问工作工资;适婚年龄被催婚;没有小孩的被问何时生;已有一个小孩的又被问何时追第二个。
照理说农历新年是一家人年度大团圆的日子,是开心欢庆的,可是最近网路民意调查发现,农历新年也是需大量消费,荷包大出血的日子,所以有人害怕过节而被冠上“恐年族”。
过年过节,样样都涨价,除了佳节统制品价格受控,其它样样都涨,尤其靠近年关,新衣饰品不二价、剪头发、染发服务却在1个月前或两星期前就涨价,5令吉至10令吉不等。
一心想为爱车“洗白白”也没办法,有良心的商家起你3令吉(每辆车调涨3令吉),没有良心的就把洗车订在每辆25令吉才洗。
这个不算离谱,一家店更涨至每辆50令吉,结果整间店只有两、三辆车,不是便宜了你的工人吗?大家宁愿不洗,也不让你敲诈。
年货海产鱼、虾、蟹,1个月前就涨了至少20令吉,靠近年关更暴涨2倍、3倍,虽然大家都是统一肤色的炎黄子孙,人情归人情,钱还是要照赚。
奇怪了,到底谁订下了这个规则,新年一定要调整幅度才能过年,你是商家,也是消费者,何必自己害自己?
又不是除夕夜吃年夜饭或大年初一叫你帮客人洗车、剪发,或在巴刹叫卖,凭什么服务行业就一定要在农历新年前一个月就涨价?
衣、食、住、行到红包行情样样涨,但花红维持不变,有者更在没有发花红的公司上班,哀哉。这些人可能在努力一年后,一次过将辛苦的积蓄花光用来买贵货。
好不容易熬过买年货的压力,新年与亲友拜年、和朋友相聚,又面对一连串轰炸。
亲友每年都会说,明年不要再拿红包了,是时候派红包了。奇怪啊,你不给就不要给,何必年年都同一句,难到不嫁不娶,一个人就没有权利幸福?
而且,我自赚自花,心安理得,几时轮到你来过问“现在月薪有多少,打了这么多年工有没有升级?”,之后再猛夸孩子多么厉害。
不去拜年就不用见这些罗罗嗦嗦的亲友,也是导致一些人宁愿一个人窝在家欣赏电视节目,没有美味年菜作伴也乐得自在的原因。
亲友啊,你们也可能曾面对其他人的轰炸,所以,请早点醒觉,不要再恶性循环了。
停止八卦、停止践踏别人来炫耀儿女多厉害、停止“砍菜头”,让大家开开心心过年,不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