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酸味十足却带有浓烈香味的酸柑,许多人都不自觉吞口水,产自雪州适耕庄的酸柑,不但水分十足,其清香味却更加浓烈,也打响了其独一无二的品牌。
自父亲手上接过稻田的何世平(55岁),因稻米价格较差而在2014年转种酸柑,并直言种植酸柑并不难,只要花费很多时间除草、施肥,与修建多馀的枝叶,几乎每次结果都能大丰收。
“其实,酸柑并非是适耕庄特产,几乎全国各地都有,但适耕庄独特的地质,让适耕庄的酸柑香味特强,虽然其他地区的酸柑可能体积较大或水分更多,但论香气,适耕庄的酸柑的确特出。”
他表示,一开始是从朋友的酸柑园,买了400棵酸柑树,自己接枝栽种。
“刚种下的酸柑树很快就会结果,但我都会在开花或结出小果时就拔掉,直到一年后才开始采收,因为刚开始的酸柑树需要更多养分健壮成长,因此我希望把所有养分,集中让酸柑树长大。”
间隔保持20尺以外
另外,他指出,酸柑树间隔距离,最好保持在20尺以外,因为酸柑树习惯向横发展,尤其是“软枝”的品种,结果时会因为重量而下垂;若向横发展的叶子互相阻挡,无法吸收阳光,就会影响养分。
“酸柑树还小的时候,还可以在间隔种羊角豆,长高至8尺左右,就要定时修剪,尽量保持在人手可以采摘的‘伞型’高度。”
“从开花到结果大概3至4个月,这段期间必须细心照顾,除了拔掉杂草,若一些枝干结出太多果实,就要在成熟前拔掉一些,避免争抢养分;一般接近8尺的大树,每月要放有机肥2次,偶尔乘著洒水时也放些有机肥。”
雨季生长慢 影响开花结果
何世平坦言,若遇上年杪雨季,酸柑树根的伸展就会变慢,新嫩叶就会长得比较慢,影响开花结果;若遇上旱季,只要定时浇水就没有问题。
“最漂亮的酸柑树,是绿油油的青色叶子,如果变黄,就代表可能染病;成熟的酸柑,其底部的凸点就会凹陷,如果外皮光滑、体积硕大又带有油亮的青色,就是A级果,表皮较粗或变黄就是B级果。”
询及如何分辨酸柑和桔子时,何世平解释,两者的果树体型都很接近,差别是酸柑的果实或叶子比较大,香气也更明显。
他说,酸柑看似普通,其用途却非常广泛,从餐饮业用以料理或饮料,也有许多工厂用以加工产品。
他指出,酸柑的批发价拥有一定的下限,此前各地产量大增,加上批发商引入国外的酸柑时,曾掉至每公斤40仙,但如今维持在1令吉左右,最高甚至达到6令吉。
“我每个月的产量大概是100箩,每箩大概80公斤,若遇上每年2次产量很高的丰收季节,甚至达到120箩以上。”
蒙受亏损 稻农改种酸柑
拥有6个孩子的何世平,也希望孩子可以接手酸柑种植,毕竟在外工作的薪水,未必足以应付高昂的生活费用,但回想自己也曾到外闯荡多年,最终才选择接过父亲的稻田。
“我在适耕庄长大,小时候也帮忙父亲种稻,但长大后宁愿当神手驾驶,到各州工作,直到父亲年纪大了,希望我回家接手11英亩的土地,我才在2000年左右回到适耕庄耕田。”
他指出,此前种植稻米的回酬还不错,但近年出现很多传染病,原本每季12吨的收成骤降至6吨,加上政府的扣水率从17%提高到20%,收益少了很多,有些稻农甚至每次收成都亏数万令吉,因此选择转种酸柑。
“种植业虽然辛苦,但只要肯努力,一定会有所回报,因此我也希望孩子能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