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9日讯)槟城消费人协会主席莫希丁阿都卡迪指出,槟城消费人协会主席莫希丁阿都卡迪指出,马来西亚位处东亚—澳大拉西亚候鸟迁徙路线(EAAF)上,是全球八大迁徙带之一,每年吸引逾250种、超过5000万只候鸟往返,是连结南北半球的重要中继站。
他是今日发表文告时说,来自北方西伯利亚、阿拉斯加、中国等地的候鸟,每年南下澳洲、纽西兰与印尼越冬,途中依赖大马境内湿地、红树林、水滩与森林等生态系统作为休息与补给的栖息地。
“从霹雳瓜拉牛拉到丹绒端、瓜拉雪兰莪,这些沿海地区不仅是自然瑰宝,更是鸟类在数千公里旅途中不可或缺的生命驿站。”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报告,全球约44%的迁徙物种正面临数量下降,五分之一更被列为濒危,而大马的“访客”中,包括仅存不到千只的诺氏青脚鹬、不足百只的勺嘴鹬,以及世界极稀有的西伯利亚鹤,都在栖地遭破坏下遭遇严重威胁。
莫希丁指出,城市快速扩张、湿地流失、土地开发与气候变化,加剧鸟类栖息地的破碎与消失,而部分城市如吉隆坡的光污染更干扰夜间迁徙,导致方向混淆与死亡风险。
他说,马来西亚肩负的不仅是自然地理上的通道角色,更是保护全球迁徙物种的重要一环,而世界候鸟日今年主题“共享空间:创建鸟类友好型城市和社区”,正提醒我们城市不应是野生动物的障碍,而应成为共存之地。
作为长年候鸟保育合作伙伴,槟消协与大马自然协会(MNS)持续于丹绒端等地展开监测与复育行动,并配合东亚至澳大拉西亚迁飞路线伙伴关系(EAAFP)倡议,推进政策改革与社区参与。
莫希丁呼吁政府、社区与企业应协力行动,确保拉姆萨尔湿地如丹绒比艾与龟咯岛不再沦为象征性保护区,而是真正成为候鸟安全栖息的避风港。
“我们守护的不仅是一群过客鸟类,更是人类与自然共生的未来。让马来西亚继续成为候鸟展翼高飞的安全天堂,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