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保15日讯)有条件行动管制令再度延长,学校开课日遥遥无期,难免令长期与社会隔绝的孩童及少年无所适从,容易患上幽闭烦躁症(Cabin Fever)!
目前在博特拉大学砂拉越分校担任高级讲师的心理辅导学博士陈秀玲解释,幽闭烦躁症是一种因长时间待在住家或封闭空间而产生的不安与易怒情绪,简单而言,就是让人有种“快疯掉”的感觉。
她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坦言,最近确实接获不少家长、中学生及留守在校园的大专生致电或电邮谘询,指称本身或孩子长期与社会隔离后,容易出现不安及易怒症状,而在她分析及解释后,才知道是患了幽闭烦躁症。
“对他们来说,这是新的名词,他们原本只是以为是自己的生气或消沉情绪在作祟而已。”
她也解释,类似的心理现象以往多会出现在因为天灾、下雪季节或交通不便长时间无法出门的人士身上,但这次因为新冠疫情,我国实施了近2个月的行动管制令,不少本来就“不受困”的国人都出现了这样的症状。
她指尤其是求学中的少年或孩童,如今有条件行管令再度延长,学校开课日遥遥无期,无法前往学校接触同学,只能在家中学习,也不能外出享受阳光,世界仿佛变小了,所以更容易患上类似的心理疾病。
“当然,成年人也同样会出现类似的心理疾病,只是政府已允许大部分的行业复工,成人已可出去与外界进行接触,患上幽闭烦躁症的机率自然减少了。”
陈秀玲补充,患上幽闭烦躁症的人士容易出现忧虑及绝望的情绪,且精神难以专注或动力下降,同时在不饥饿的情况下,仍会渴望进食,特别是对零食及高糖食物产生强烈的欲望。
“此外,其他的症状还包括体重转变、睡眠不规律、难起床、易怒、体热、疲累,心情变得为更加多愁善感,无法应对压力等。”
调整生活 管理情绪不用药
心理辅导学博士陈秀玲指出,患上轻微幽闭烦躁症的人士只需在生活上做出调整,良好地管理情绪,无需服药也能痊愈。
她受访时强调,患上幽闭烦躁症其实不需要服药,甚至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出版的《第5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中,也没有列入幽闭烦躁症诊断及治疗手法。
“但普遍上,世界上不少的精神健康专家已认同幽闭烦躁症是确确实实存在。”
惟她也解释,若症状属于轻微或中等,只需进行一些生活调整,症状则能获得改善,除非是症状严重、持续及原本就有精神科健康疾病者(正在服药),才需寻求精神科专家的治疗。
同时,陈秀玲表示,本身也特别制定了10项可在行管令期间,改善及预防幽闭烦躁症的生活小贴士,让咨询者照著做,结果获得的回馈反应理想。
“尤其是父母必须在工作及亲子关系之间保持平衡,陪伴孩子进行线上教学之余,也在生活中注入‘玩乐’和‘学习’的元素,例如可进行园艺活动,通过培育和滋养植物,灌输价值,孩子们则不容易出现幽闭烦躁症的情况。”
“若住家没多余空间,也可善用五脚基或阳台空间,让孩子玩乐,至于电动游戏则不鼓励。”
改善及预防幽闭烦躁症生活小贴士:
1.确保居家空气流通。
2.重新安排有规律的“新常态”生活模式。
3.让孩子透过社交媒体,维持社交圈,如与亲友聊天。
4.让孩子学习或尝试向往的技能,如玩乐器、绘画及烹饪等。
5.避免纷争及吵架。
6.打造个人专属的时段。
7.在家中进行简单的运动。
8.透过打坐或祈祷,维持良好情绪及精神,避免吸收负面资讯。
9.保持均匀的饮食习惯。
10.若无法控制情绪,寻求心理辅导专家的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