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保13日讯)霹州面对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问题的人数逐年增加,寻求心理治疗人数从2014年的5万5639人增至2016年的6万1879人。
心理健康也称为精神卫生,是指心理幸福安宁的状态,或指没有精神疾病的状态。心理健康问题或精神疾病被归类为慢性疾病,若在早期就获得鉴定并得到家人及社会的支持,是可以治疗的。
根据马来西亚精神病学协会(MPA),公众对精神病患的排挤与歧视是其中一个病人寻求治疗的主要障碍。
霹雳州行政议员拿督马汉顺表示,在过去10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导因包括财务、失业、工作压力、家庭问题如家人关系恶劣、离婚、家暴、过于追求物质、权力及环境因素等。
“种种压力因素的导因,加上缺乏应对技巧及社会的关怀,将导致某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恶化,尽管政府提供相关心理治疗,但有关人士会因种种因素而不前往求助。”
掌管霹州卫生事务的马汉顺于周四上午在位于红毛丹的苏丹阿兹兰沙卫生部培训学院,为霹州级“心理社会康复”(Psychosocial Rehabilitation)活动主持闭幕时,在致词中发表谈话。在场者有霹州卫生局非传染病控制组主任诺丽娜医生、近打县卫生局官员阿斯玛医生、乌鲁近打幸福医院院长诺哈雅蒂医生及苏丹阿兹兰沙卫生部培训学院院长查菲里。
29%有心理健康问题
马汉顺说,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是与日常生活有密切的关连,当中包含个人感受、思想、行为、健康社交及应对压力的能力。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维持和谐的人与人关系、参与社区活动及为社会作出贡献。”
马汉顺指出,根据2015年卫生部展开的国家疾病及发病率调查,发现大马16岁以上的人民有29.2%是有心理健康问题,其中16至19岁及低收入者是占多数的群体。”
他也说,世卫组织估计在每4人当中就有一人面对心理困扰问题;然而忧郁症却是其中一个最大疾病发病率的因素,在全球疾病负担中,占了约4.3%。
他引述世界卫生组织的疾病负担研究(Burden of Disease Study)指,到了2020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导因之一忧郁症,在全球疾病负担排名第二,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