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3日讯)马华署理总会长拿督马汉顺提出5个理由,批评森美兰落实禁油令的条例不周。
他说,政策可以调整,社会不能撕裂。真正成熟的施政,不在于“管得多”,而在于“管得准”。国家需要的是更精准执法,而非模糊禁令。
马汉顺指出,有五个理由说明这个条例的不周:
1. 理应惩恶,而非集体惩罚守法者
任何政策若要赢得民众认同,必须清晰分辨“行为问题”与“合法行为”的界限。州政府所反映的问题,根本是公共场所滥饮、滋事与破坏行为,理应依法执法,针对行为不检者执法制止,而不是一刀切地对所有饮酒行为设限,惩罚了大量本分守法的成年民众,等同以偏概全,制造新的社会紧张。
2. 地方执法资源不足,不宜再增不必要负担
森州地方政府早已面对执法人手紧张、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一旦实施特定区域禁酒,执法单位必须持续巡逻监督、调查取证,否则政策将沦为无效口号,甚至滋生选择性执法与滥权的空间。与其耗费公帑盯紧饮酒者,不如更专注打击实际扰民、破坏与犯罪行为。
3. 政策动机应基于数据,而非情绪与道德压力
公共政策的制定,必须基于系统性数据分析,而非零星投诉与主观印象。若没有透明数据佐证“聚众饮酒”与“扰民破坏”之间的因果关系,仅靠“有人反映”就草率立法,恐怕开了危险的先例。未来是否也能因“有人反映”吸烟、开音乐、野餐造成不便而全面禁止?这是值得省思的。
4. 模糊法律界限,可能牵连游客与业者
若四类场所禁酒条例不清楚划定边界,例如“海滨区”是否包含沙滩旁的餐馆或民宿?“公园”是否包括旁边的家庭聚餐亭?模糊定义可能导致游客无所适从、业者难以营运,最终伤害的是州内的旅游业与经济发展。
5. 尊重多元生活方式,是多元社会的成熟表现
马来西亚是多元文化社会,不同族群对饮酒有不同态度与文化背景。森美兰是多族共生之州,州政府若未广泛咨询各界,仅以单一价值体系推动规管,难免引发社会分化与误解。唯有在尊重、包容与对话中前进,方能建立真正的和谐。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