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22日讯)天气炎热,养鱼虾池塘水位降低,导致霹雳州双溪罗丹和双礼佛的鱼虾养殖业者,面对鱼虾死亡率增加的问题,甚至闹出鱼虾没有胃口进食,急坏业者。
炎热的天气,人人都高喊受不了,连住在水里的鱼虾也难幸免。池塘水位降低,水温上升,为鱼虾养殖场带来各项负面影响。
业者莫不盼望能早日下雨,驱散热气,然而,与其“守株待雨”,业者也采取自救法,包括将小鱼从鱼池捞起,移至阴凉地点的大水槽,尽量降低损失。
双礼佛李鱼虾苗厂东主李瑞忠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告知,其鱼虾养殖场因位处沿海地带,所以池塘引进咸水,饲养咸水鱼虾,包括龙虎斑、石甲鱼、龙胆鱼及白虾等。
他说,通常鱼塘水深有3公尺,如今炎热如夏,水位已降低约30公分,只剩下2.6公尺左右。
“水位降低,加上烈阳高照,池水温度上升,影响鱼虾生存,尤其是长至3到4寸的鱼苗,对阳光和水的温度都相当敏感。”
他感无奈,养在池塘鱼箱网内的大小鱼只,因池内温度太热,近来开始胃口不好,喂了饲料也不进食,尤其是小鱼,情况更明显。
鱼只患皮肤病
李瑞忠的鱼塘分别养殖龙虎斑、石甲鱼及龙胆鱼等,其中以龙虎斑的鱼苗最贵。
因此,他希望天气能早日好转,早日下雨,但也不能空等下雨,所以他也采取自救法应对,如先救最贵的鱼苗,即将龙虎斑鱼苗移至阴凉处的各大水槽。
他解释,鱼苗移至大水槽,方便引进温度低的水,和循环换水,而且更容易于观察鱼苗生长的状况。“我发现,有些鱼苗因池塘气温热而感染皮肤病,所以将鱼苗移至大水槽时,先输进淡水,让附在鱼身的咸水寄生虫,因为无法适应淡水而自鱼身脱落,然后才换上咸水。”
他也加长养殖场的水泵车启动时间,让池水活动,补充水中的溶氧,以供应池鱼对氧气的需求。他补充,其实不但有很多的鱼只死亡,他所饲养的白虾,也出现不吃饲料的情况,进而虾壳变软、死亡。
“一般上,每个池塘的虾存活率介于70%,现在存活率仅40至50%,惟若保持在这个水平,基本上业者还不会血本无归。”

鱼只食欲低减缓成长速度
池塘养殖的淡水鱼只将在热天气中减少进食,拖慢成长速度,继而增加业者的成本。
双溪罗丹李企业东主李仕伟道出,迄今已20多天没下雨,鱼塘水位已下降约30公分。
他说,本身是引山水进鱼塘,如今山水也减少,而炎热的天气影响鱼只进食的心情,少吃约40%的饲料,影响鱼只的成长。
他举例,鱼苗一般在6个月可重达一公斤,如今成长速度会拉长3周至一个月,得要7个月才能有一公斤,增加业者的成本。

平均1天10死鱼
他说,由于其鱼塘的水位高,所以影响比较不大,惟死鱼也有所增加,本来一天平均会有10只鱼死,现在增至30至40只,约两倍。
他共有60余座鱼塘,面积80英亩,所饲养的淡水鱼有十余种,包括红非洲鱼、泥鳅、金凤鱼、白须公、忘不了、白尾苏丹鱼等。
“我希望炎热的天气能早日过去,但如果久旱而突然间下雨,气温骤变下会伤害到鱼只,所以,最好是夜间下雨。”

观察池水温度增溶氧
虽然天气酷热将造成池塘水温升高,但若采取良好的应对措施及细心照顾,池塘内养殖的鱼虾并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督亚冷双溪榴梿大头虾养殖业者黄汉发表示,热天气会造成池塘温度升高,继而影响池塘内的虾只,轻则减缓成长速度,重则会导致虾只大量死亡,但这并不是无法补救的事情。
他向《东方日报》指出,关键在于如何保持池水的温度,勿要让池水出现过热的情况,同时减少投入池塘的饲料,提高虾只的活动量,如此就能减少虾只死亡的情况。
“我会一直观察池水的温度,并在池水达到一定温度后,利用水泵从附近河流引进较低温度的河水,进行换水的程序,确保池水的温度不会过高;同时,此举还可以增加池水的溶氧。”
他表示,减少饲料当然会影响虾只的成长速度,但一般只会拉长约一个月的时间,总好过虾只大量死亡而血本无归。
黄汉发饲养的大头虾,主要供应给邻近督亚冷的酒楼,他说,暂未听到热天气影响大头虾价格,目前他还是依照市场价,即每公斤75令吉批发给酒楼。
询及督亚冷一带的酒楼会否因此而面对大头虾缺货的情况,他则指当地酒楼以大头虾闻名,常有大量外地的食客前来品尝,而过去一个星期则是学校假期,所以当地的大头虾供不应求已是常态,不关天气热的事。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