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保23日讯)惨遭遗弃在怡保育才国民型中学操场边缘,及被世人遗忘的“英勇牺牲战士纪念木碑”将被重新立起,好让后世以史为鉴,了解二战史实!
霹雳中华大会堂主席拿督蔡伟强指出,早年育才国民型中学校园共有2座纪念碑,木碑原本是设在霹雳中华大会堂石碑右侧,但基于了解木碑来历的人不多,以致木碑没有得到妥善安置。
“如今是时候由霹雳中华大会堂、学校董事部及华社一起探讨,如何恰当处理此拥有历史价值的木碑,好让它能够重新竖立在育才国中操场上。”
他说,希望未来能够探讨在育才国民型中学设立一个和平广场和一个纪念馆,上述建议并不是为了记仇,是要让世世代代了解战争的残酷,让各民族认识历史、珍惜和平。
蔡伟强周日在育才国民型中学举办的“二战胜利70周年纪念”庆典上,致开幕词时如是发言。
上述庆典是由霹雳中华大会堂主办,并由怡保育才国中董事会及林连玉基金霹雳州联委会协办。
象征渴望和平
是日,在庆典上还进行了简单而庄严的献花致敬仪式,以及宣读和平宣言仪式。其后,彩色气球随著和平号角的响起,缓缓升空,象征人民对于和平的渴望与对国家的祝愿。
同事,为配合该庆典,大会也安排了二战史料及照片展览,其中包括霹雳州抗日活动、136部队珍贵图片和南侨机工历史。另外也安排工委会副主席刘道南主讲“二战历史”,以让听众回顾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历史事迹。
出席者有来自中国云南的南侨机工第3代后人曾立雄、二战幸存者梁伟风、大会副主席拿督张业荣、拿督郑奇能、拿督蔡文玉、拿督黄胜全、郑厅忠、关和贵、黄美强以及该庆典工委会主席陈万铨。
木碑折断 碑文不复存
曾象征著马来亚抗日军英勇卫国的纪念木碑经过年月摧残以及不妥善的处理,如今木碑已被折断成两块,而其中一截较短的木头已经不知去向而其碑文也已不复存。
曾亲眼见识过该木碑原貌的二战幸存者梁伟风(87岁)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说,该木碑原是一根由正艾木制成,高12呎的白色塔形纪念碑,碑顶4角各有一粒五角红星,象征当时由马共组成的抗日队伍。
“其碑面则以黑漆写上‘英勇牺牲战士纪念碑’9字,而其基层共有3个木制台阶。”
他说,该木碑的历史比霹雳中华大会堂石碑更悠久,比其早四年设立。
庆祝撤退日军
“当时,于1945年8月15日日军投降,马来亚人民抗日军于9月下山,而第五独立队队长廖伟忠为纪念当时马来亚抗日军的牺牲而建造该碑。”
他回溯当年木碑被竖立的情景表示,大约是于1945年11月左右,英国军队为庆祝撤退日军,在怡保大草场举行胜利游行与放响炮后,便在育才国中这个曾经是日军宪兵部的地方竖起该碑。
“我父亲是遭日本军机在怡保修罗桥投下的炸弹炸死的,而我13岁时,则在安德盛路的一间茶餐室捧咖啡。当时,安德生路共有5间日军所设的慰安所,每间慰安所都有4至5个年届20至30岁的慰安妇。”
他说,每当日军前来找慰安妇时,便会来茶餐室点咖啡喝,而他则负责把咖啡端过去,所以常出入慰安所。
“我们不应遗忘历史,这些珍贵的历史遗物必须好好保存,而老一辈更须把日治时期的惨痛历史告诉青年人,这是我们的责任。”
他认为,现在很多华人都抱著历史已经过去,不应追溯的“无所谓”态度,而这种态度是不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