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7日讯)在数码时代下,除了学校,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正确使用科技产品、品格塑造、建立价值观无可取代的角色,但是有多少家长真正扮演好这一角色,或对科技掌握一定的基础认知?
职业律师黄玉珠和马来西亚(雪隆)性学会会长郑珍珊在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指人工智能等科技应用带来极大便利,也越来越普及,因此家长关注孩子使用手机、网络的行为动向,或掌握孩子所接收的资讯内容,是家庭教育中不可回避的核心。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和价值观引导中是孩子接受社会化过程的第一步,同时也是孩子建立情感、安全感和道德准则的最早来源。
郑珍珊认为,随著时代的改变,如今许多孩子的世界观或价值判断并非来自父母,而是深受网络世界的影响,这是一个极为令人忧虑的现象。

她说,更具警示的是,多数家长对子女使用的社交媒体平台或人工智能技术等数码素养课题时,存在明显认知不足。
“父母给孩子使用手机上网,不只是要关心孩子沉迷于手机,更应关心的是他们从网络世界中学到了什么,吸收了何种信息。”

父母也需与时俱进
家庭若长期缺席或无视孩子的心理与行为发展,孩子极有可能将网络世界视为一个“替代家庭”,并在没有筛选能力的情况下接受大量的资讯灌输,最终导致价值观错乱、情感发展失衡,甚至出现反社会行为。
职业律师黄玉珠则强调,家长不应将教育责任完全推给学校,尤其现在数码科技渗透到生活各层面,家长更应主动了解孩子的上网内容,并了解他们使用手机或电脑的用途。

她说,倘若孩子在家庭教育中获得良好引导,并在学校接受完整的价值观教育,两者相辅相成,许多潜在的社会问题能得到有效预防。
黄玉珠和郑珍珊均认同,家庭教育若仍就停留在传统思维和固有的育儿模式,将难以应对科技和网络迅速发展带来的认知观念变化。父母若无法与时俱进了解其中风险,将在教育上与孩子产生脱节,难以提供实质的引导。
她们指出,年轻一代的未来不限于学术和成绩上的竞争,更关乎对信息判断力、批判思维和道德价值观的塑造,在学校和家庭都意识到各自角色的重要性,打造一个科技与人文并重的教育框架,才能在人工智能时代中培育出身心健全,且具备正确价值观的下一代。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