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30日讯)大马华团、乡团普遍面临老化问题,即使有华青加入青年团体,但多数较为注重学业与赚钱,对增广见闻、开拓更大发展空间的活动兴致缺缺。
青团运全国总会长黄芃钧点出华青团体普遍存在的上述现象,他说,大部分青年往往以“需要上课”、“难请假”为由而错失获益匪浅的良机。
他接受《马新社》专访时以青年交换生计划为例,大部分华青不热衷参与这类开拓视野的活动,反之,把自己的潜能局限在学术,因而缺乏竞争力。
他也提到,华青也对政府部门举办的比赛不感兴趣,甚至有既定印象,认为奖项皆保留给巫裔而不去争取,包括交换生计划。
他认为,这类既定印象是造成多数友族得奖的原因之一,毕竟当参赛的华青人数寥寥可数,获奖者必然是其他种族。
“这种情况就不能说华青不可能得奖,毕竟华青并没参与。”
黄芃钧也分享本身的参赛经验,在2021年森州国家青年荣誉奖(APBN)拿下个人组冠军的他说,华青可参与及了解这类竞赛,而非道听途说认为是“内定”,将由特定族群包揽奖项。
有鉴于此,他说,青团运希望通过新任青体部长杨巧双广泛宣传这类讯息,并让更多青年了解这类活动,从而鼓励他们参与。
青团运被贴政治标签难走入校园 带动“懒惰”华青挑战大
青团运全国总会长黄芃钧指出,青团运过去办活动均邀请部长及当地领袖出席,以致一些学校先入为主,将这个青年团体标签为政治团体而拒于门外。
他接受马新社访问时强调,青团运是非政府组织,没与任何政党扯上关系,并希望该团能摆脱上述标签,重新走入校园为青年举办训练营及其他活动,包括推广青年卓越大奖竞赛等等。
“我们希望青年及体育部或教育部能认可一些获准进入校园的青年组织,以举办能让广大青年受惠的活动。”
提到进入第三年的新冠疫情,他形容这对青团运而言是个挑战,因为青年习惯了新常态,要投入实体活动相对有点难度,公益的志愿性也大幅下降。
他指出,许多青年在疫期养成上网的习惯,尽管各个领域已开放,若活动有分实体或线上参与,大部分青年不会选择参与实体活动。
他说,这些华青认为参与线上活动更为舒适,毕竟全程只需坐在电子设备前,连摄像头也无需开启或露脸。
他说,不少华青宁可在家吹冷气也不愿参与户外的慈善工作,比如捐血活动。
“经过两年多的新冠疫情,我们要重启把青年招回来,(这方面会)面对一定的难度;我们还需要一点时间把他们身上的‘懒惰虫’除掉。肯做事情的人越来越少,尤其是疫情后找人做慈善工作,如今年轻人的志愿性比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