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24日讯) 热带地理研究院副院长南利指出,我国与印尼处于同一个地层板块,加上地理位置距离并不远,印尼苏拉威西发生强震,或多或少影响我国未来的地层变化,我国未来也可能频密发生地震,国人必须意识和提升防震及逃生的知识。
他说,印尼中苏拉威西省巴路市受到海啸及地震重创后,他曾与团队到当地观察与研究灾后情况,深入了解地层在地震后的变化,发现国人并不具备任何预防地震逃生知识。
“我国未来随时可能发生地震,但国人却对此未有防范意识及应对能力,我将会与团队深入我国地震研究的同时,希望及早著手地震防范意识及教育。”
南利今午在工艺大学主讲“地震:带给马来西亚的后果和教训”讲座会后,受访时这么指出。
他强调,这已经不是危言耸听的论断,我国近年也频传地震的消息,若再不采取任何措施,事发时后果将不堪设想。
他说,我国沿岸虽可预测海啸的发生,但实际上,在掌握地震方面的资讯仍有许多不足,此次应汲取苏拉威西地震灾难,正式投入更多有关防震及逃生的教育工作。
“此外,地震后重建家园的工作的确困难,也存在著其他自然问题如土地液化,这将会为灾区重建带来更巨大挑战。”
他表示,我国常年虽面临水灾,但不曾面对大型地震,国人若不具备防震和逃生知识,一旦灾难来临,将会面临束手无策、家园尽毁及大量人命伤亡的情况。
“从现在起,我们不仅要更深入的研究大马所属土地下的地层状况及变化,也应该从教育著手,甚至从社区及整个大环境下教导防震及逃生的知识。”
他指出,我国的地震档案,以近年发生在沙巴兰瑙震度最大,达5.9级。沙巴拿笃曾于1976年发生超过里氏5.8级的地震。
马来半岛过去较为常见发生地震或馀震的地区,属槟城、吉隆坡及柔佛振林山一带,至今为止的震度纪录都不超过里氏5。
他说,地震会随著地层每一次的碰撞而升级,我国不像印尼因经常发生地震,所以有详细的纪录,但可通过纪录推测下次地震发生的周期。
“这也就意味大马防震更具挑战,在记录不全的情况下,难以推测大规模的地震何时发生,地震也可能随时发生在周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