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6日讯)大马华团的组织名称及性能相近是一直都存在的问题,但熟知华团运作的时评人纷纷认为,“清官难审华团事”,最好的解决方式是两个组织自行协商解决。
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中总)总秘书拿督卢成全昨日发表文告称,“马来西亚中国经济贸易总商会”在2年前改称“马来西亚中国总商会”(马中总商会)后,与“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的名称只有一字之差,而且“中国”和“中华”含义相同,导致中国各界混淆和误认,并声明中总保留一切追究的权力。
对此,资深华团工作者李雄之不讳言,大马华团组织的名字相似与性能相近,实际上是一直都存在的问题,但因组织的章程与马来或英文名字都有稍微的不同,因此在法理上没有错,所以问题一直无法用法律来解决。
他举例,最为著名的是“广肇会馆双包案”,吉隆坡高庭当年驳回百年历史的“雪隆广肇会馆”欲撤销“隆雪广肇会馆”注册的申请,宣判2006年注册的隆雪广肇会馆可继续使用这个名称;而一般上,他们必须劝请华团在这一方面,必须要有道德上的约束,否则赢了官司,也脱离不了仿冒嫌疑。
对于“中总”及“马中总商会”的名称问题,李雄之在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不讳言,名字过于相近可能就会引起混淆,让人分不清团体的代表性,从而影响了资源分配。
“由于中总的组织比较大,历史比较悠久,他们最大的担心是,中国方面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将‘马中总商会’误认为‘中总’,从而影响了中总的影响力。”
著名时评人拿督谢诗坚则提到,大马华团跟随时代的需要做出名称上的调整,是一直都存在的事,“中总”也有过调整名称的历史,最后在2014年的特大,才一致通过统一对外的中文简称为“中总”,因这是中华总商会在国际的品牌简称。
中国各方混淆
他说,拿督黄汉良等一行人在90年代创立马来西亚中国商品进口商公会(马中总商会前身)时,他们是认为中总是大马华商组织及面向全球,而大马没有一个单纯面向中国的商会,所后来觉得名称气魄不大,所以又做出了2次易名。
“现在,我所能看到的问题是,当有了‘华总’以后,就有‘中总’,有了‘中总’以后就有‘马中总商会’,目前的情况是各说各有理,里面没有对与错的问题,只是看你如何去介绍及简称。”
以他看来,由于中总及马中总商会的组织性能的不同,只是又有重叠的地方,因此中国各方难免会有混淆。
但他补充,若要争论起来,中总是全面性的组织,而马中总商会又确实是面向中国商家的组织,目前最好的方式就是坐下来谈,不宜闹得太僵。
他认为,中总目前提到“保留一切追究的权力”,就表示还在谈判的阶段,距离采取行动则还要静观其变,因两个组织的司能不同,各有各做,只是中总的范围比较大,而马中总商会也已经成立了一段时间,扮演了他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