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BBC中文网报导,其采访队伍在马来西亚采访期间,BBC中文网记者接触到的本地华人或多或少都谈到该国在教育上的一些“歧视性”政策 - -占全国总人口25%的华人上国立大学面临定额的限制,即使被录取,也往往被分配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
BBC中文网记者在东马砂拉越州首府古晋的国立砂拉越大学(UNIMAS)校园看到,那里的华人学生明显少于马来人和本地各个土著族人。该校有少量华人教师,政治与国际关系系高级讲师露茜·塞德尔森(Lucy Seidelson)就有一半华人血统。
根据该网站报导, 赛德尔森发现,大马华人学生很沮丧,因为从考大学、读书期间、到毕业,都必须比别人用功10倍,即使他们本来已经很棒,还是要与那么多人竞争。
“而且,尤其现在,成绩好不是找到好工作的代名词,他们必须强迫自己用功。”
“过去10年来,我教过数千名学生,极少有人成功进入大马外交部工作,因为华人不能被信任,这是我们政府部长亲口说的”,她解释,“而那些成功者,必须强迫自己达到极限,不仅本人特别出色特别努力,他们的父母也在经济等各方面牺牲了一切”。
砂拉越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艾哈迈德·尼扎尔·雅库布博士(Dr Ahmad Nizarb.Yaakub)则认为:“谈到高等教育,可能10年、15年前有定额,但近年来发生了改变,越来越更多地取决于学生的知识水平。
雅库布博士告诉记者:“公立大学华人学生不多的原因之一是,很多华人更愿意上私立大学;马来西亚有数百家所民办大学,而公立大学只有20家,且因为很多华人学生去参加华语考试,因此,一部分人选择去台湾乃至中国大陆上大学,台湾较多”。
“我认为,定额不是年轻人上哪所大学的主要原因,因为我们现在不谈论定额了,甚至在大学里都少有人谈论定额,更多的是基于成绩和个人兴趣;像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不是因为不对华人学生开放,而是没有多少华人愿意申请去读。”
探访民办高校
该网站记者也到了私立英迪大学的校区之一, 走进校园和教学楼,发现学生中华人居多,也有一些其他种族的面孔。
英迪大学校友李佳黛(Jaslin Lee)当年经过面试拿到奖学金,在读期间参与学校举办的一些活动,毕业后留校工作。她选择英迪是因为“该校在民办大学中排名较高,且学习环境和教学师资也不错”。
李佳黛表示,她读的国民型中学学制五年,毕业之后需要读一年预科才能上大学。如果是6年制独立中学,就可以直接升本科。她读的预科课程是商科方向预科,在英迪大学学的是国际商务本科。据了解,该校除了中医专业,其它专业都是全英文教学。
她表示,“我读的高中开设了华文课程,也有马来族和印度同学,他们都会说华文;有的华人朋友上的是国立大学,但学的可能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因为竞争非常激烈,只得被安排学什么就学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