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美国联邦政府公债为约1兆令吉,占当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约60%;2024年,递升至约1.3兆令吉,约占GDP的64%;2025年中,这个占比又上升到约66%。这仅是就直接公债而言。

如何解读这个债务趋势?有道是无债不成经济。自1930年代凯因斯提出赤字预算来振兴经济以来,政府举债已成常态。对于赤字预算不同的经济学家有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是不停举债,如以新债换旧债是以毒攻毒,迟早会发生债务危机与失控的通货膨胀;这是传统的平衡预算观点,即支出应与收入相扺,这才是持续的。

另一种看法是,关键不在于举债,而是在于举债的速度是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若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债务增长速度,扩大GDP可缩小债务对GDP的占比。易言之,只要经济增长够强劲,债务不是问题。

问题是,如何才能使经济增速快过债务增速?这就涉及了什么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如技术进步、创新、资本积累与投资、出口扩张、人口增长、人口素质的提高、法治、善用资源、社会政治稳定等。

当然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优势与劣势,就发达国家言,最大的挑战在于人口老化,即少子化。二次战后,发达国家人口快速增长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人力资源与消费动力,从而在1950-70年代促进了高速增长,创造了黄金20年;只是进入1970年代中后期,增速便逐步下跌。

一个吊诡的现象是,随著社会的富裕与价值观的变化,特别是注重个人享受观念的普遍化,发达国家的人民愈来愈不愿意生育,从而致成了人口老化与少子化的人为选择的后果。

随著人口老化,社会福利与医疗支出,特别是养老金负担日趋加重。在生之者寡,食之者众的规律下,政府的财政支出也随之不断扩张。其后果便是,今天发达国的政府公债平均达到GDP的100%之高,而且还在不断升高。

过去20年来政府采用低利率政策来应对这个重担,毕竟利率偏低政府还本付息压力愈低;其后果之一便是靠储蓄生活者便不能靠利息生活,而须动用储蓄的本金来应付生活之需。在这种生活压力下,年长者便不敢花钱,从而钝化消费,而消费恰恰是发达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

在这种情况下,若利率持续偏低举债压力还可以减轻,可当利率不断上升时,举债压力便会加大。这就是当前美英法等国面对的挑战。越来越多投资者担心这些国家的长期还债能力,其后果之一便是,这个担心又进一步促进了利率上升,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结果便是,各国得认真考虑开源节流的治本之道,而不能再继续用技术性手法来拖延债务计时炸弹。只是,开源节流又是高政治风险的选择。此点,最清楚见之于法国的群众示威上。

毕竟,开源免不了加税,而加税向来是不受欢迎的措施,连大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也在2015年因推出消费税而最终导致政权改朝换代。若不能加税便只能节流,减少公共支出,特别是养老金与医疗支出,可这又损及即得利益者,从而引发大规模示威,甚至换政府,既然开源与节流均难以顺利推行,短期主义取向的政客便会走混著过的方法敷衍度日,反正债务针时炸弹爆发时,已非我掌权,何必自找麻烦。明智之举便是明智保身,得过且过,把债务留给后代。发达国家都如此,大马恐怕也难免会步发达国的后尘,选择最少抵抗的路线。

理论上言,经济增速快过债务增速是最佳方案;只是,要促进增速就得加大生产性投资;可大马历年来的联邦政府支出中,几乎所有的年收入均花在行政支出方面,以致得靠赤字来推动发展。而发展支出的回酬如何,也是一个疑问。

在美国,特朗普是用大砍联邦政府预算的方法来处理高公债问题;只是特朗普在美国做得到的方法未必能在大马行得通;更何况大马人有补贴瘾,特别是燃料补贴。要砍补贴便得冒改朝换代的风险,如纳吉的实例。大马虽非发达国,可却是一个人均拥车率在全球排名约30多的高拥车率国,人均汽车与摩哆拥有量远高于许多高收入国。

谁敢损及这些拥车族的既得利益便得后果自负,这是政治现实,在经济理论上说得通的理论,在政治上未必行得通。发达国家公债高达GDP的100%,不是没有理由的;只是当政府很大比例的支出得用在还本付息时,就会挤掉生产性投资的支出。

约言之,政府虽说要开源节流,恐怕也多是说易行难,政府是现实的,对政治人物言,保权保位才是硬道理。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图取自《香港01》

许绍雄出殡众星扶灵 佘诗曼含泪道别“父亲”

阅读全文
野村证券发布报告称,中国政府呼吁国民暂缓赴日本,将导致日本经济最少损失2兆2000亿日圆,国内生产总值被拉低0.36%。(法新社档案照)

中国采反制措施 日本经济恐遭重创

阅读全文
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大马人对自身财务前景的信心正在减弱,导致许多人削减非必要支出,并把重心放在日常必需品上。(档案照)

越来越担忧三件事 超四成大马人难应付基本开销

阅读全文

印度裔男子遭洪水冲走 迄今生死未卜继续搜寻

阅读全文

你好!大熊猫 “星辰 晓月”

阅读全文

【LIVE】大熊猫“辰星 晓月” 抵达动物园

阅读全文

黄婉红:“种树”与“育林”——华文教育的目标拷问

名家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2025年沈慕羽教师奖得主许敬平老师,在首届师范华文教育国际研讨会的座谈会《我的华文教育之路:人...

阅读全文

曾志涛:虚拟掌声,真实焦虑?社媒如何左右我们的情绪

名家

你是不是常常遇到这样的场景。清晨起床,第一件事不是伸展身体,而是滑开手机,点进脸书或 Instagram,看看昨晚发出的...

阅读全文

黄春鑵:民政党“党徽”战略,真能挽回非穆斯林选民?

名家

近日,民政党槟州主席,也是全国署理主席的胡栋强表示,槟城民政党正在积极争取在未来的选举中,以自身的党徽,而非国盟旗帜出战...

阅读全文

马岩岩:日本新女首相能走多远?

名家

预计将出任日本新首相的高市早苗,究竟能在位多长时间?有人会说:“你真有意思,人家还没上位,就盼著人家下位了”。但我说想:...

阅读全文

林德宜:为何西方要抵制中国绿色科技

名家

“所谓的‘气候变迁’,在我看来,是世界上最大的骗局之一。”——美国总统特朗普,联合国大会演讲,2025年9月23日西方评...

阅读全文

郭朝河:当教育成了高风险投资

名家

如果有一天,孩子在学校被老师打了,你会报警吗?若换成孩子是你的学生,他在校园犯错,你会怎么教他知道“界线”?再换成你是负...

阅读全文

谢诗坚:伊斯兰党开始蜕变?

名家

伊斯兰党在中秋节前夕,由该党国会议员哈丽玛亲自拜访马华公会及民政党,并向两党赠送月饼,以示祝贺中秋快乐。这是伊党向华基政...

阅读全文

孙和声:美国的悖论——从美式政治暴力谈起

名家

继特朗普去年两次遭遇暗杀以来,美国的政治暴力便不断上升。这次,其盟友柯克便遇刺身亡,不禁令人担忧美国政治怎么了。按理说,...

阅读全文

陈奕强:取代还是赋能?未来五年你的工作与AI的关系

名家

近年“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简称GenAI)在全球掀起热潮:从美国的ChatGPT,到中国的De...

阅读全文

陈锦松 :中国留学生激增——马来西亚留学市场迎来结构性变化

名家

近年来,马来西亚留学市场出现显著变化——中国留学生赴马深造的趋势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根据我国高等教育部属下的政府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