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常常遇到这样的场景。清晨起床,第一件事不是伸展身体,而是滑开手机,点进脸书或 Instagram,看看昨晚发出的帖子或限时动态有多少人浏览、点赞,以及是否有人留言。

短短几秒钟的查看,就能带来的满足与安心。然而,如果点赞不如预期,或浏览人数太少,心底那股焦虑与落差感却也随之浮现。

无可否认,社交媒体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人们的情绪调节方式。分享一张照片,一段视频,或是一则限时动态,往往能换来朋友的回应与支持。

在疫情封锁期间,许多人正是依靠这些平台维系联系,缓解孤独感。社交媒体让遥远的距离缩短,也为许多人带来归属感与幸福感。对不少年轻人而言,一则动态的点赞或一个简短的留言,足以提升他们的自我价值感。

然而,社交媒体也可能带来焦虑与不安。人们在浏览他人动态时,看到的往往是经过精心挑选和修饰的片段,例如精致的餐点,幸福的家庭合照,奢华的旅行画面。长期沈浸其中,难免让人产生别人过得比我好的错觉,从而陷入无形的比较与自卑。

研究显示,这种不断的上行攀比容易削弱自尊,甚至与抑郁症状相关。更令人忧虑的是,当自己的动态没有得到预期的点赞或回应时,那种被忽视或不被认可的感受,会进一步加重焦虑。

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社交媒体反馈焦虑”。不少人发帖后会频繁刷新,查看观看人数,浏览进度,甚至统计具体是谁看过。每一次未达预期的反馈,都会让人怀疑自身的吸引力与价值。

而这种循环式的心理消耗,正是许多年轻人越来越依赖社媒,却也越来越疲惫的原因。再加上错失恐惧症(FOMO)的推波助澜,人们害怕错过朋友聚会的照片,害怕没有及时回应消息,从而陷入更深的社交焦虑。

近期多项研究为这一现象提供了实证支持。英国一项大规模追踪调查发现,那些频繁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的成年人,一年后出现心理困扰的机率高于仅仅浏览内容的使用者。另一项实验则表明,负面评论会显著提高发帖者的焦虑水平,即使是短暂接触,也足以影响心情。

与此同时,有研究让大学生将社交媒体使用时间限制在每天三十分钟,结果显示他们的焦虑、孤独感和抑郁症状都有明显下降。这些发现揭示,社交媒体并非中性的工具,对情绪的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负面的,关键取决于个人的使用方式与心态。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社交媒体的使用都会带来负面效果。主动交流,如真诚地留言、分享有意义的内容,往往比单纯被动浏览更有利于心理健康。换句话说,社交媒体的影响并非一刀切,而是因人而异。

面对这种社媒双刃剑式的影响,我们需要更有意识地管理自己的使用习惯。首先,大家应设定合理的时间限制,避免无止境的“滑动”社媒页面。其次,我们也要学会分辨,屏幕上的光鲜片段只是朋友圈的剪辑版人生,背后未必没有烦恼与缺憾。第三,我们应该把社媒上的虚拟互动转化为现实交流,把时间花在真正能带来支持和陪伴的人身上。笔者认为,个人的幸福感,若能建立在真实人际关系与自我肯定的基础上,才会让人心里更踏实。

那么,社交媒体究竟让我们更快乐,还是更焦虑?答案或许是两者兼具。社媒既能给予我们虚拟掌声,但也可能制造真实的焦虑。决定性的因素在于,我们是否懂得在使用社媒时保持节制与清醒,学会让社媒为我们服务,而不是被它牵著鼻子走。

在这个算法与人工智能当道的时代,幸福感的根源不在于社媒的点赞与追踪人数,而是在于我们能否在现实的人际关系中找到平衡与意义。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图取自《香港01》

许绍雄出殡众星扶灵 佘诗曼含泪道别“父亲”

阅读全文
野村证券发布报告称,中国政府呼吁国民暂缓赴日本,将导致日本经济最少损失2兆2000亿日圆,国内生产总值被拉低0.36%。(法新社档案照)

中国采反制措施 日本经济恐遭重创

阅读全文
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大马人对自身财务前景的信心正在减弱,导致许多人削减非必要支出,并把重心放在日常必需品上。(档案照)

越来越担忧三件事 超四成大马人难应付基本开销

阅读全文

印度裔男子遭洪水冲走 迄今生死未卜继续搜寻

阅读全文

你好!大熊猫 “星辰 晓月”

阅读全文

【LIVE】大熊猫“辰星 晓月” 抵达动物园

阅读全文

黄春鑵:民政党“党徽”战略,真能挽回非穆斯林选民?

名家

近日,民政党槟州主席,也是全国署理主席的胡栋强表示,槟城民政党正在积极争取在未来的选举中,以自身的党徽,而非国盟旗帜出战...

阅读全文

马岩岩:日本新女首相能走多远?

名家

预计将出任日本新首相的高市早苗,究竟能在位多长时间?有人会说:“你真有意思,人家还没上位,就盼著人家下位了”。但我说想:...

阅读全文

林德宜:为何西方要抵制中国绿色科技

名家

“所谓的‘气候变迁’,在我看来,是世界上最大的骗局之一。”——美国总统特朗普,联合国大会演讲,2025年9月23日西方评...

阅读全文

郭朝河:当教育成了高风险投资

名家

如果有一天,孩子在学校被老师打了,你会报警吗?若换成孩子是你的学生,他在校园犯错,你会怎么教他知道“界线”?再换成你是负...

阅读全文

谢诗坚:伊斯兰党开始蜕变?

名家

伊斯兰党在中秋节前夕,由该党国会议员哈丽玛亲自拜访马华公会及民政党,并向两党赠送月饼,以示祝贺中秋快乐。这是伊党向华基政...

阅读全文

孙和声:美国的悖论——从美式政治暴力谈起

名家

继特朗普去年两次遭遇暗杀以来,美国的政治暴力便不断上升。这次,其盟友柯克便遇刺身亡,不禁令人担忧美国政治怎么了。按理说,...

阅读全文

陈奕强:取代还是赋能?未来五年你的工作与AI的关系

名家

近年“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简称GenAI)在全球掀起热潮:从美国的ChatGPT,到中国的De...

阅读全文

陈锦松 :中国留学生激增——马来西亚留学市场迎来结构性变化

名家

近年来,马来西亚留学市场出现显著变化——中国留学生赴马深造的趋势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根据我国高等教育部属下的政府关联...

阅读全文

林卓锋:代币化浪潮如何重塑全球金融秩序

名家

我们正处在一个历史性金融范式转移的起点,程度堪比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传统法定货币的物理形态即将”名存实亡”,被重塑为运...

阅读全文

余福祺:AI时代的回声——从多元互联网到同质化未来的思索

名家

以下是我在出席2025年9月27日《政策改革与社会韧性:跨领域对话》马来西亚华研智库政策论坛后,针对《我国在AI时代的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