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科曾是人类理解自身与追问意义的场域。从古典哲学到解构主义,人文学科不断提出批判与反思。然而,在一百年前科学主义与逻辑实证主义(logical positivism)的崛起之下,“价值”变成了无法证明的主观偏好,“形上学”被认为是无意义的语言游戏,“真理”的普遍性甚至遭遇否定。

到了后现代主义崛起的时代,人文学科进一步碎片化,虽然哲学家们解构了现代性和科学的霸权叙事,但也让每个人都成为诠释的中心,每种话语都被视为平等的。因此批判变成相对的,历史变成了不同版本的叙事,伦理变成如拼图般可拆卸的选项,信仰被替换成感受。真相不再具有伦理约束力,因为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演算法泡泡里,只相信让自己舒服的东西,每个人也都可选择自己的叙事模版,而AI正是后现代的极致延伸——它让每个人活在算法塑造的现实中,同时剥夺了我们反思与抵抗的能力。

当价值成为相对的,渴望解释全人类现况的大叙事遭受批判,个人的感受才是真理时,人类已经无法在公共领域中讨论什么才是对的,而只能说自己觉得什么比较好。我们已经失去了追求价值的共同语言。这样的结果使得AI无需说服人类自己是对的,它只需要提供大家想要相信的答案;只需完成操作指令,并依赖算法来理解偏好与趋势,就可以让人类误以为AI已经可以取代人类对未来的思考与想像。

AI是后现代的自然继承者,它集大成于多元价值的碎片当中。它从各思想体系中抽取片段,拼接出一个迎合需求却缺乏理解深度的回应。他可以从苏格拉底到孔子再到伊本·西纳,甚至是炼金术到奥本海默等现存的知识系统当中提取资源,为每个人打造一套拼贴的价值系统,不问脉络、无关真实的体验,只求即时与能够自圆其说。但这样的价值系统是AI直接拼贴出来送给人类的,而不是人类在尝试理解和学习各个思想体系的脉络之后得出的结果。它的答案甚至不是人类切身的思考,而是数据和语言模型的拼贴。

它仿佛借由对话即兴生成一套“人格化”的思考模型,量身打造,却脱离了真实的经验与理解过程。某种程度上他确实已经是超越的存在,但却离人类太远,而人类又对自己太没有信心。

我们正自愿放弃思想

人类在技术与资本主义的影响下早已处于高度功利化的节奏之中,功利与高效的追求主导了现代社会的伦理与思考逻辑。在这样的文化中,AI的出现和崛起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它完美匹配人类对快捷、准确和便利的渴望。事实上,它不只是后现代的遗产,还是现代性那条“理性支配社会与自然”之路的最新技术形态。

今时今日,我们越来越惯于把生命中需要判断与深思的部分都交给系统处理。从学生用AI完成作业,到企业在招聘前用AI初筛面试者;从政府以AI预测风险,到诗歌、绘画(前不久全网的宫崎骏画风还历历在目)、音乐的生成创作,AI可谓无所不在。尽管这些趋势值得商榷,不可一概否认其益处,但不可否认,我们正一步步将自身能力让渡给所创造之物,幻想它能超越理性极限,替我们建构更美的世界。

我所忧虑的,是一种源自思想疲乏的主动放弃:我们不再愿意承担判断的痛苦,而是将反思与选择的责任交给技术。AI并非导致这个结果的起点,而是一个催化剂,它合法化了我们的惰性,还让我们为之骄傲,夸耀自己能够快速使用AI工具,能够外包思考、简化判断与模拟创作。

AI也确实解放了许多重复性劳动,使人类可以腾出更多时间,但问题在于,我们是否善用了这些时间?实际上不少人用来刷更多短影音,产出更多毫无意义的娱乐垃圾,阅读更多片段资讯,并将之命名为“学习”。更可悲的是,AI还能为我们不断拼贴出更多碎片资讯,供我们自欺地称之为“学习”与“娱乐”。从某种角度来看,我们不仅没有丝毫犹豫,还在享受其中,并以之为荣,认为这是人类文明的巅峰之作。

我们很像《切尔诺贝利的午夜》里那些并不真正理解核能原理的操作员,只是盯著控制面板上的指标,照程序操作机器。懂得使用技术达成目标,和真正掌握它的原理、理解它的边界,是两回事。同理,能够调用AI生成答案,和理解这些答案是如何得出的、与现实之间存在何种差距,本应是我们这一代人最该补上的课,但我们却一直缺席。

AI所带来的不是乌托邦,而是一种更苍白空洞的未来想像,如果未来只是对现状的重复预测与技术更新,而不再承载想像与梦想,它便沦为“永恒的现在”,不过是不断地复制当下。存在主义者面对现代性时提出诗意和思考作为抵抗的方式,后现代主义从美学开始挑战现代主义,其实正是在回应与我们相似的问题,但今天我们还容得下诗意、艺术和抽像思考吗?更甚者,AI是否也正在模拟诗意、替代艺术?我们又是否仍愿意承担思考的痛苦,而非将之外包?

AI逐渐普及的过程中,我们更需要反思它对人类主权与未来想像的影响。更核心一点的思考,也许真正的问题是我们是否还有足够的信心与勇气,面对自己的思想、有限与自由。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图取自《香港01》

许绍雄出殡众星扶灵 佘诗曼含泪道别“父亲”

阅读全文
野村证券发布报告称,中国政府呼吁国民暂缓赴日本,将导致日本经济最少损失2兆2000亿日圆,国内生产总值被拉低0.36%。(法新社档案照)

中国采反制措施 日本经济恐遭重创

阅读全文
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大马人对自身财务前景的信心正在减弱,导致许多人削减非必要支出,并把重心放在日常必需品上。(档案照)

越来越担忧三件事 超四成大马人难应付基本开销

阅读全文

印度裔男子遭洪水冲走 迄今生死未卜继续搜寻

阅读全文

你好!大熊猫 “星辰 晓月”

阅读全文

【LIVE】大熊猫“辰星 晓月” 抵达动物园

阅读全文

谢癸铨:AI时代是人类史的终章还是转折?(上)

名家

在最近一次哲学课堂中,讲者提出一个问题:我们是否准备让AI成为这个时代新的“超越”?这个问题呼应了我内心的隐忧:人类是否...

阅读全文

余福祺:数据献祭:我们都是AI的信息矿工

名家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已经活在科幻片《黑客帝国》(The Matrix)描述的场景里--全人类都在为AI“供电”,只不过...

阅读全文

林卓锋:构建以物理实体为核心的AI新范式

名家

马斯克近期发布的Grok 4,其战略意图远不止于推出一个更强大的大型语言模型来与ChatGPT或Gemini在现有市场中...

阅读全文

萧宏达:别对民主支持者乱贴标签

名家

最近读到一篇评论,作者试图揭露一些“打著民主旗号的人”的虚伪,批评他们在不同事件上采取双重标准。文中列举了一些例子,试图...

阅读全文

马岩岩:美国贸易谈判能围堵中国吗?

名家

美国与各国的关税谈判的主要内容是围堵中国。以目前已经谈判成功的两个国家英国和越南为例,来看一下,究竟是怎样围堵的?围堵后...

阅读全文

郭朝河:从降息看理财盲点

名家

中午吃饭时,手机跳出一则新闻——国家银行降息,将隔夜政策利率从3%下调至2.75%。坐在对面的朋友立即问,这有什么影响啊...

阅读全文

黄春鑵:载浮载沉的虚拟主播

名家

虚拟主播,是近几年来开始出现的一个名词,指的是那些以动漫等二次元形象出现,不展示自己真人样貌的直播主。为了区别他们与那些...

阅读全文

林德宜:西方如何阻挡拉布布、泡泡玛特和中国软实力

名家

随著中国潮玩公司泡泡玛特旗下的拉布布玩具成了世界各地的玩具和收藏品商店和展销会上焦点,也进一步证明了中国软实力的崛起。拉...

阅读全文

余福祺:热钱如何操纵投资叙事:从房地产泡沫到AI神话

名家

在现代资本市场中,产业估值与股价常常被误用当作衡量一项技术或产业前景的唯一指标。然而,事实往往相反——被炒作的估值和飞涨...

阅读全文

张孝仪:回锅肉也不错?一场Threads投票透视的民意温度?

名家

最近在Threads上的一项“谁最适合再度执政”投票出乎意料地把已在狱中的前首相纳吉推上高位,让人意外地看见大众对我国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