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当代主流的政治经济体制?在1990年之前,大体上可分为民主资本与专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只是之后,主流学术界与媒体通常会认为市场经济是当代的主要代表。所谓市场经济实际上是指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其基本特征是承认私人产权和市场上的自由竞争,如由供给与需求来决定市场价格。只是,实际上今天已少有纯粹的市场经济,而多是不同程度的市场与国家(政府)共同运作的经济体制。

之所以,自有其道理;毕竟,纯粹把经济活动由市场决定易导致灾难性后果,如1930年代的世界大萧条。这个大萧条证明了市场的无形之手(价格机制)会失灵,也可能造成生产或投资过剩与消费不足的后果;其后果便得由国家这只有形的手介入,如2018年美国次贷危机。

因此,较客观的说法应是,当代主流经济体制,包括中国与越南均是程度的市场与政府共同运作的混合经济体。只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不同国家的混合程度不一,如在印尼、大马与新加坡便存在著大规模的国有国营或民有国营(如公积金局)的经济体制。连新加坡这种经济自由度排名世界前几名的经济体,也存在著大量大规模的政府关联公司或政府关联投资公司。

政府介入经济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大而化之地说较基本的方式是财政政策与货币(金融)政策。财政政策主要由财政部操控,可经由预算案的增减或税收增减来宏观调控国民经济;当然政府也可制定其他政策,如最低薪资制来调控国民经济。

至于货币政策则主要操控在国家银行,也称为中央银行手中,其中美国的美联储局是全球最受注目的中央银行,其动作也会对美国,甚至全球经济、景气造成重大影响,如2008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后,联储局为了打救经济,避免出现全面性的系统性危机,便出台量化宽松(QE)。这个量化宽松共发放了3兆多美元。

这3兆多美元本来是要用来振兴美国国内经济,可却有很大部份流入世界各地,特别是新兴市场如土耳其、印度、大马等。从而为这些国家创造了大景气,特别是股市与房地产;只是,当这些廉价钱(超低利率)大量涌入涌出,也为这些新兴市场创造了人为的繁荣与大不景气。如2015年联储局大规模收回量寛时(缩表)便有大量热钱从新兴市场撤出,进而造成新兴市场经济
景气之大起大落。

以大马为例,2010年后特定地点的房地产价格狂升,以至于让许多低收入者望屋兴叹;可2015年美联储缩表后,热钱回流美国,大量资金要用本币换回美元出走,造成美元大涨与本币贬值。在这些热钱涌入的过程中,有人发了顺风财,可突然退出时,又使不少人蒙受逆风债。用高价买了房屋者更是苦不堪言,有苦自知。

这里也显现出,央行对民生经济是起著重大作用,特别是央行的货币发行量与利率政策。如2008年美国会发生次贷危机主因之一便是美联储实行利率长期走低政策。利率长期走低容易引发投机活动与金钱游戏,使有钱人容易以钱赚钱和实体经济空洞化。不仅美国如此,中国亦然。中国会出现房地产危机也与货币泛滥及投机活动相关。这也是何以利率正常化是维持健康经济的要素之一。

这是因为利率的高低会影响到投资与消费趋势,而不仅仅是影响存款与汇率。今天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如日本爱维持低利率主因之一在于公共债务偏高,为了政府能偿还债务,维持低利率是便利手段,可这个做法虽然使高公债政府得益,靠退休金与存款生活的高龄人士就吃亏了,他们不能靠利息生活而必须动用本金。据此,他们便不敢消费,从而使经济动不起来。因为当代经济特别是高龄少子化的富国,其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GDP)占比通常会高达70%或以上。

经济增长长期走低

如果消费不振,经济增长当然也难以提升。这也是何以发达国的经济增长长期走低的主因之一。可见,货币发行量与利率高低,对经济景气是起著重大作用的。在当代,央行通常是唯一拥有发行法定货币权的机构;只是央行若从国民经济的长远利益执行政策,则可能损及其信用与形象。毕竟说到底货币是个信用事宜,若国家欠了一屁股债,市场会对本币失去信心,以致使其他的可能代替品崛起,如黄金、白银或加密货币。

加密货币会快速强势崛起,便与市场对央行缺乏信心有关。说到底,货币是个信用事宜,它的价值与价格取决于市场信心,市场若对本币缺乏信心,自然会使其他可替代品崛起。为了保持市场对本币的信心,央行得谨慎行使,不可滥发货币,也不宜实施长期的低利率政策。合理的利率水平是健康经济指标。

在经济学界也有杰出的经济学家主张取消央行制度,认为它的存在是弊多于利,只是实事求是地看,取消央行制是知易行难。除了发行货币与增减利率外,央行也有其他功能如稳定汇率、促进经济增长与就业。其中,就业率与通膨率是央行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考虑。

对市场人士而言,特别是爱搞投机与发顺风财者,注意央行的动向是必要的,因为这与景气的好坏有关。毕竟当代经济已不是单纯由市场说了算的市场经济,而是央行与政府也扮演了重大角色。比如说,爱炒外币者如果认为美元会在未来一个时段走高,便可能炒美元,以求发顺风财。当然这是个高风险的行业。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宣布与湛导分手 Soya揭分手原因

阅读全文

丈夫儿女在泰坍塌大楼工作 缅甸妇女徒步4天跨国领尸却撞破渣夫“双面人生”

阅读全文

太子园水灾警报响逾10次 居民收拾贵重物品撤离现场

阅读全文

刘华才:安华政府应对美国关税处于被动!

阅读全文

中国发现新矿种“高纯石英矿”【东方头条】 2025-4-11

阅读全文

假车祸真抢劫

阅读全文

林德宜:特朗普联手《哪吒2》与深度求索强化中国软实力

名家

依据《2025年全球软实力指数》报告,中国已超越英国,稳居全球第二位,较前一年提升一位。在颇具影响力的品牌评估顾问公司B...

阅读全文

程志彬:企业稳健发展关键─强化内部管控

名家

在企业追求持续增长与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内部管控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一个健全的内部管理体系不仅能确保企业的运营规范化,还能提...

阅读全文

法比安博登施泰纳:人类与AI的未来:2025年值得关注三大关键趋势

名家

人工智能(AI)已经从抽像概念变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自2020年以来,马来西亚AI市场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达27.63%...

阅读全文

萧宏达:马来人/土著地位的再思考

名家

日前,民主行动党全国主席林冠英提议制定《反种族歧视法》,以应对涉及种族的煽动性和仇恨言论。然而,伊斯兰党彭加兰芝柏国会议...

阅读全文

冯振豪:“普京”通话与美式组合拳

名家

2月13日,特朗普与普京进行一个小时的通话讨论结束俄乌战争事宜,这让全球尤其西方阵营顿时跳脚。在这以前,美国、乌克兰和欧...

阅读全文

陈锦松:送走林神是祸是福?

名家

民主行动党即将在3月16日迎来第18届全国党选,党选采复选制,先由党代表投选30名中委,后再由中委互选党主席、秘书长等党...

阅读全文

郑庭河:多元社会和多元主义

名家

显然,多元社会未必就体现或流行多元主义,毕竟前者是具象的社会状态,而后者更多是抽像的理念、价值、意识形态、精神等。某些社...

阅读全文

陈奕强:从捷克到马来西亚:融合设计与商业到颠覆保险行业

名家

最近,作者采访了Jan——一位来自捷克共和国、现居马来西亚吉隆坡的保险科技专家。他从15岁起便投身于数码设计行业,至今积...

阅读全文

林卓锋:对等关税骗局(二)——历史渲染恐慌,谨慎笑到最后

名家

"特朗普关税引爆下一次市场崩盘!"这样的头条警告如洪水般席卷各大财经媒体,令人闻之色变。诚然,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毕竟...

阅读全文

黄金祥:多元是大马优势,然后呢?

名家

首相安华说:“多元种族、文化和宗教是马来西亚的巩固国家的优势,而非弱点。”他说:“虽然肤色、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