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这是什么神?”女孩指著远处140英尺高的神像问道。
“是印度神。我不确定名字,只知道它是世界上第二高的印度教神像。”女孩的妈妈望著黑风洞前的金身大神,缓缓说著。
“所以神像建得越高,是不是就代表他的能力就很强大?”女孩又继续问。
“不一定。”这时女孩的爸爸突然插嘴,“但这些神主要是提醒我们,不要做坏事,要懂得存善念。这样无论是什么神,都会保佑你平安健康。”
炎热的平日午后,我正好站在这家人旁边听到这些对话。黑风洞前依旧人潮汹涌,眼前都是各种肤色的游客。除了印度人外,当中还包括穆斯林及佛教徒、东南亚旅行团、中日韩及金发碧眼的外国游客,大家都在这个旅游胜地开心拍照,完全没有感受到宗教差异带来的不舒服。
只是进入特定寺庙时,必须遵照某些规定。有些游客止步,有些则入乡随俗,穿著短裤与短裙者就租借沙龙进入祭拜。我正好在门口等待朋友,无意中听到这家人在对话。
我相信这应该是大部分人对宗教的粗略概念——无论是什么宗教,只要心存善念,尊重特定的仪式,那么无论是什么样的神,都会赋予保佑的力量。倒过来说,若是拥有强大正念的宗教,只要秉持著传递善念的初衷,就算随著时代转换部分形式,能把教义有效传递出去,这才是宗教最伟大的无形力量。
那宗教如何能做到现代化之馀,又能保有原来的核心价值?美国有部经典喜剧《修女也疯狂》(Sister act)或许可以当作参考。
电影讲述一名在酒吧驻唱的黑人歌手,因目睹黑道老板杀人而被追杀,最终不得不避入修道院假装修女。
刚开始她的放荡不羁引起一些修女不满,但当看见传统保守的修道院逐渐没落,她决定将圣经诗歌注入新元素,透过更有活力的现代音乐让人感受唱诗班的与时并进,最终不仅成功使修道院焕然一新,众修女变得更开明豁达外,也吸纳更多年轻人接触到宗教的美好。
日进和尚演出
近期,一名自称“日进和尚”的韩国电音DJ受邀在吉隆坡夜店表演,过程中带领大家双手合十,一齐跳“佛祖Hands Up”普度众生,引起国内宗教团体不满,纷纷呼吁政府希望暂停这种演出,不禁让我想起上述电影。
事实上,我对他不陌生,前几个月就在韩国新闻网看到他的消息。他的确不是和尚,真实身份是一名搞笑艺人,但确实是一名虔诚佛教徒,去年受戒后,修炼过程有感而发,最终才透过“日进和尚”身份,在韩国的佛教活动上以现代电音方式,希望打破大众对佛教的偏见。
没想到这项逆向操作在韩国获得正面回响,不仅让许多佛教徒跟著跳舞摆动,活动也吸引许多年轻人前往朝圣,并趁机在活动中了解更多佛教讯息,扩大佛教对年轻族群的影响力,这才种下了日进和尚开始在台湾、马来西亚及香港等地巡回的种子。
只是,这次在大马会引起争议,与其说是大马佛教徒太保守,不如说“日进和尚”表演的地点从一个户外公园变成在封闭夜店,无论是场域性质与表演时间,都与韩国大白天下热力带动的印象不符,才让人观感不良。
问题并非出在音乐或表演形式,场域或许才是真正的争议关键。换个剧本想,若这次“日进和尚”是受邀到大马的佛教活动上演出,彼此都能达到正向交流的话,说不定能像韩国佛教团体一样,让宗教与时并进,展现融入新时代的智慧外,又能趁机吸纳年轻人加入宗教,彼此为了发扬善念而交换观点,对于教徒或宗教来说,都是一举多得的事。
宗教并非是封闭不变,否则原本由一人创建的宗教,最终就不会在全世界分成那么多派别了。既然宗教是人传人的能量交换模式,只要保留尊重态度,形式终究能随著时代趋势改变。
现实版的《和尚也疯狂》会不会如电影般有圆满双赢的结局?彼此都有选择判断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