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我们不断听到的人工智能(AI)从元宇宙,到可以聊天、写作、翻译、编程、生成各种文本以及回答各种学科知识的ChatGPT问世,后又出现可以用文本生成各种绘图的AI如DALL-E。
最近,只凭文本就能生产一分钟视频的Sora横空出世,虽然技术上还有缺陷,生成的影片不能真实反映物理世界的定律,但确实是一大进步。
Sora虽然还未正式公测,却已经引起世界轰动,网上各种大V和科技博主吹Sora吹得没边了!
但是,一分钟生成视频和90分钟电影是差很远的。它实际上并不能威胁到传统影视工业、游戏工业等视频密集相关行业。即使Sora的影视效果再炸裂,也只能适合自媒体、博客,或情节要求不严谨的短视频。
美国这些AI属于生成AI,从产业架构看是辅助创作类工作产品,是无法改变大趋势的。它不像电话取代电报,智能手机取代电话。
Sora可创造市场不大
根据美国娱乐软件协会(ESA)的数据,2023年美国游戏和设计产业的市场规模是1968亿美元(约9402亿令吉),设计部分占310亿美元(约1481亿令吉)。
另据美国视觉效果协会(vEs)在2023年报告,美国影视特效制作产业市场规模为99.7亿美元(约476亿令吉)。
美国市场研究公司eMarketer的数据,2023年美国广告制作和设计市场规模为2274美元(约10864亿令吉),其中数码广告制作和设计为1468亿美元(约7013亿令吉),传统广告为806美元(约3850亿令吉)。
把以上的全部加起来,对比美国23.32兆美元(约111.4兆令吉)的GDP,连1%都不到,它能创造多少财富?
而搞文本工作的AI如ChatGPT,它对工作的确起到很方面的作用,但它会造成失业人数增加,若不能妥善处理,会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无法突破的极限
生成AI之所以不能威胁到传统影视工业、游戏工业等视频密集相关行业。原因就是它有一个天然缺陷,就是没有“心”。它无法有自我感知能力,不能有喜怒哀乐,不能像人一样思考,所以它即使可以制作90分钟视频,也创造不出一个惊悚的恐怖片,一个荡气回肠的爱情片,一个激情澎湃的战争片,一个紧张刺激的动作片的故事。
这些都是需要有思想情绪的人才可以做的,也需要有思考研究分析归纳能力,才能设计构图和捕捉镜头,演绎故事节奏和情节氛围的起承转接,来激起观众情绪。但AI永远不可能做到,因为它没有“心”,它本质只是数据计算。所以AI生成视频,只能作为简单的辅助。
若AI有“心”就不是AI,而是生命,机器有生命只存在电影中。
如果你认为也许真有一天,科技进步可使得人类可以创造“心”。就算真可能,也不能使用。因为有“心”,就会有爱、乐、厌、恨、贪、嗔、痴等各种情绪,请问谁敢把重要工作交给你无法控制的“心”?
人类创造AI是要它帮助我们工作,不是要它来和我们抬杠。
人类会为了生计而忍受工作中的各种不满,AI不需要为三餐打拼,它若真有“心”,工作迟早会有不满情绪的出现,你看它敢不敢造反革命?
因为AI不是“心”,也永远不能变成“心”。所以无论是绘图还是视频,我们虽然能用文本的提示句、语句来生成视频,但它很难理解并生成接近我们脑海构想出来的理想作品。
面向消费而非制造
因为长期去工业化,脱实向虚,七成经济靠消费支持的美国,这种工业生产基础缺乏的背景下,它创造的AI自然倾向服务业和面向终端消费。
可产业结构依旧是商品生产力的竞争,生成AI创造的东西再好,都不能在现实中创造出一块面包。美国产业结构注定了美国在AI发展上会走偏,他们会拿几万亿走所谓看起来很炫的高端,并进入金融市场炒作一番,但绝对不会拿几万亿来改善制造业的结构。
还有一点,美国的AI只是在自己优势领域更进一步,所以本质上很难提高多少生产力。在图像处理的时代跨越不如图像软件Photoshop问世,就算日后生产视频超过好莱坞特效,对实际工业生产力提高也是有限的。(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