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除了数个大城市因为经济发达不断吸引人口,大部分的二三线城镇面对经济产业结构老化、如何重新振兴的重大问题。
马来西亚城市化比例(urbanisation rate)从1970年的28.4%提高到2020年的75.1%;其中六个州达到85%。
很多民众即便已经在大城市定居和生养了第二代,依然对家乡的发展状况十分关注。
至于在新加坡打工的父母,则由于新加坡居住大不易,而多将孩子留在二三线城镇的家乡成长、读书。
然而,先辈在马来西亚开拓建设的城镇,许多依然有其独特人文特色和具备潜力之处;如何振兴,成为一个重要但艰巨的工作,是一个政策议题。
一些具有历史文化建筑风貌的,有旅游魅力;一些有农村田园风光的,可结合土产发展生态农业旅游。
产业链的重新串联,譬如在独特风貌的老街推广文创、售卖农业加工等土产,让老化、遗弃的老城区商业店屋重新焕发活力、吸引游客,带动地方经济活动。再如农业、农产品加工和农业旅游三结合,可以让农业城镇得以多元化发展和振兴。
以上这些在日本、台湾,称为“地方创生”;在中国则是近年来中央政府大力投入资源支持的“乡村振兴”;在居銮,在极为有限的资源下,我们也持续在推动“柔中一线牵”,这是均衡发展共生、人文、农业与生态旅游融合的战略。
在中国,“乡村振兴”是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捉的重大政策,是中国要取得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在地方上获得各级政府和跨部门的推动,在官方土地使用、设施建设、升级指导、政策扶持、宣传推广各方面积极配合落实。
民间企业,譬如阿里巴巴也以企业社会责任方式,资助、指导、发展“村商经济”,派网络技术人员以数码化、智能化指导、协助农产品包装设计、网上直播推广和物流经销等等。
马来西亚需要城镇振兴的国家政策,串联各部门有效跨部门协作落实,发挥综合效益。
二三线城镇经济产业结构老化的重新振兴,能够平衡发展与拉近城镇贫富距离,能够让年青人找到出路、能够让年青人返乡有得发展、愿意返乡开创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