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华在第15届大选后,通过政党的合纵连横,成功说服国阵、砂盟、沙盟和其他小党,建立国席席次达到2/3的团结政府。惟,团结政府的组成成分颇为复杂,对于许多国人而言,甚至难以想象“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和“马来主权”的巫统在国会排排坐的画面。另一个令团结政府陷于不稳定的隐忧是要处理以阿末扎希为首的官司派。
如今,安华通过内阁、政治委任、特别拨款、财政预算和立法等政治工具,换来主要盟友持续支持的承诺,而阿末扎希等人也相继脱离庭案纠缠,使得团结政府愈趋于稳定,至少在中央领导阶层是如此。
在812六州选之后,尽管希盟、国阵是以惨胜的姿态,与国盟维持3比3的政治平盘局面,此次政治挫败使团结政府的基层组织敲响警钟,尤其是巫统,竞选108席结果却赢得的选区不到20%,显示国阵巫统的基本盘日益流失,以致某些巫统领袖感到焦躁不安,要求阿末扎希辞去党主席及检讨与希盟合作的声音浮上台面。
然而转捩点发生在柔佛州的埔新双补选。国盟自认能在柔佛复制全国大选和6州选的竞选策略,极尽所能地操作负面选举,包括煽动族群宗教情绪、吹拂不满安华施政及对巫统支持者“情绪勒索”,可是,补选结果不如国盟所料,一来,频繁的选举,让马来年轻选民的政治热情渐渐冷却。
其次乃巫统迅速吸取6州选的教训,补选期间调整策略,高层领袖纷纷下乡说服地方基层,止住6州选发生的基本盘流失甚至崩盘的状态。三来,国盟极具挑衅意味的选战策略,激化非马来社会的恐惧感,于是,团结政府无论多么地平白无能,抑或推派的候选人品质再怎么糟糕,绝大多数华印选民仍会含泪投给团结政府,换句话说,是国盟将华印选民“推向”安华。
朝野对峙结构不变
以上三个因素相互产生的化学反应是返回政党组织盘对决,希盟和国阵持续稳守经营较深的选区,国盟也同样在其安全区称王称霸。由于基本盘的存在和意义被放大,双方想要在未来的补选中翻盘都相当困难,政党竞争的走向也就越来越稳定,如此,朝野阵营的对峙结构成形。
马来半岛乃希盟、国阵和国盟角力最为激烈的战场,最接近的州选,马六甲州选最快也要等到2027年初(或2026年底),在没有大规模选举的刺激之下,年轻选民、中间选民和西瓜派选民(支持“胜利者”的选民)不易为政党所持续动员,就某方面而言,这也刚好回应政治学者丘伟荣所说的,国盟青年团在9月16日发起充满政治意涵的916救国集会,其参与人潮竟不及沙龙车活动,笔者认为,除了不能以马来年轻人跟右翼画等号之外,政治热情消退也是导致国盟动员力下降的另一个原因。
近期,大马民主联合阵线(MUDA)退出团结政府,极力抨击昔日伙伴的希盟违背竞选承诺,国盟在国会掀起的攻势,以及在彭亨柏朗埃补选继续“炒冷饭”,继续打负面选举,而团结政府也遭受各种争议课题纠缠,如怡保东区国会议员李存孝在短视频引用可兰经文一事,这些事件皆难以逆转现阶段朝野对峙的均势,团结政府的稳定在后续三年内都不会有太大变化。
在这情况下,安华内阁没有任何理由闪避问题,务必把重心放在体制改革,专注在改善民生经济,推动国家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