叱吒我国政坛逾半世纪的巫统是两个星期前西马六州选举的大输家,竞选108席只赢得19席,在主要马来政党之中,排在伊党(胜选111席)和土团党(胜选34席)之后。
希盟和巫统首次合作,两者原本期待其支持者能互转选票,以达到1+1=2的效果。相比2022年全国大选和今年的州选,表一显示,2022年希盟和国阵的选票相加,惟在六州选举大幅度下降,尤以吉打最为显著;国盟在槟城取得不错的增幅,森州的得票更是翻倍。
六州当中,登嘉楼两个联盟的得票令人产生好奇。登嘉楼在六州之中投票率最高,达74.79%。不过,国盟的得票只增加了2.43%,却横扫所有议席。此前,巫统在登州一共有十位议员。反观,巫统竞选27席和希盟5席的得票大跌20.93%。
根据选委会的资料,与2022年大选相比,登州选民人数增加不足1%,从92万2856人至93万894人,但投票人数跌了约6%,从74万8657人减少至69万6174人。
假如我们细看登州八个国席(参见表二)的得票,国盟的得票基本上与2022年的得票十分相近。这可解读为去年投票予国盟的登州选民,今年州选仍然十分踊跃再次投票给国盟。从表二看来,这是巫统、公正党或诚信党的支持者“无声的抗议”,他们不投希国联军,但也不投国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宁愿呆在家里也不愿出来投票?
究竟是派系斗争,互扯后腿,还是竞选机制失灵,或是议席分配引起不满?这是希盟和巫统必须检讨的。
由于国盟竞选所有议席,而希盟与国阵为了政治合作,则竞选不同数量的议席。巫统在丹丁吉竞选73席,而只在槟雪森竞选35席。因此,从得票的角度,若各州把希盟与国阵的得票拆开,来比较国盟竞选所有议席的议席,则会显得巫统在西海岸三州的得票非常底,而在丹丁吉的得票高。这恐怕会让人误以为巫统在西海岸崩盘,事实上是竞选的议席少,得票自然少。
表三显示巫统竞选108席的得票,同时也比较其对垒国盟的108席的得票。
上述表三可见,虽然巫统在丹丁吉三州竞选73席,但是得票比例惨不忍睹;反之,在槟雪森竞选的35席中,仍然获得至少四成以上的马来选票,森州因巫统署理主席末哈山的个人因素而斩获五成以上的选票。由于巫统上阵的选区大多数是马来选区,这或许可解读为巫统并未在槟雪森三州崩盘。
至于为何巫统囊括四成的选票,却在槟城和雪州只胜选两个议席,森州五成却胜十四席?看来巫统是选区划分不公和票票不等值下的受害者,而选区划分不公则是另外一个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