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是个有约1万8000个岛屿的万岛之国,人口也有约2.7亿。史学家一般认为印尼的居民是在约公元前1500年来到(称为原初马来人Proto Malay);在公元前200-300年前又有一批后续(续到)马来人抵达印尼。至于其来源多认为他们来自亚洲大陆,主要是中国云南地方。
他们可能经由河道南下中南半岛,经泰国与马来亚到印尼,另一条通路则是从台湾经由菲律宾南下,整体上言,除了原始民族外,印尼人与马来西亚的马来族皆属于南岛语系民族或马来─波尼西亚民族。
尽管如此,同一个南岛语系民族中,也有多种类小族群。一般认为印尼至少有约300个大小族群与语群;其中人口最多的是爪哇族占人口的约47%,主要居住在东爪哇与中爪哇。这个民族是印尼的主体民族也是掌握实权的民族;其次是巽他族(Sunda)占约14%,主要居于西爪哇。第3大族群是马都拉族(Madurese)主要聚居于马都拉岛与东爪哇。可以说有超过60%的印尼人居住在爪哇,这个文明古国。
爪哇本身是个具有多元族群与语群,以及丰富文化的权力中心,13-15世纪统治整个印尼群岛的王国满者伯夷(Majapahit)便是位于爪哇。有人认为满者伯夷强盛时,统治的区域就是今天印尼的版图,它是Nusantara(Nusa+antara即群岛之间之义)的霸主;只是,这个兴都教为主的王国,在15世纪后期被新兴的伊斯兰王国所灭,不少满者伯夷的兴都教徒也因此迁移到峇里岛。峇里岛这个兴都教为主的岛则有约200万人口。
印尼第4大族群是米南加保族(Minangkabau)。据知其义是“胜利的牛”,主要聚居于苏门答腊,是个女性当家作主的母系社会;第5大族群是巴达克族(Batak)占人口的约2.4%,少于米南加保的3.4%;第6大是马来族约占人口的1.6%,而亚齐人则有约1.4%。
按照这个秩序,马来族在印尼的人口占比不高,即便把马来族与米南加保族加总起来不过是5%,远低于爪哇族的47%,至于何以是马来语而非爪哇语成为印尼的国语则有其历史因素,如7世纪时,在苏门答腊东南部崛起的室利佛逝帝国便是个讲马来语的帝国,而且马来语在当时也成了马来群岛主要商港的通用语。
爪哇语与马来语虽然同属南岛语系却各成体系,就如汉语中有广府话也有闽南话、客家话等。尽管如此,两者间也是有相互借用词汇的交流,如马来语中的Agong(国家元首)与Wawasan(宏愿)便原是爪哇语。
多民族统一国家
像印尼这样一个多岛多族群的地区,照理说是容易分裂为多个独立自主国的国家,如欧洲便是个族群与语群林立的大陆。欧洲四分五裂,何以印尼却能成功成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这是个值得研究的现象。
澳洲东南亚研究专家安东尼瑞德(Anthony Reid)便为此写了本《帝国炼金术》(Imperial Alchemy)。安东尼瑞德认为这与印尼的革命性独立运动、教育、宣传、行政官僚体制等有关。
基本上,西方学者爱从民主化的角度来谈这类课题,而不愿意谈他们讨厌的威权的角度来谈这个课题。这是西方主流学界与媒体的一个普遍倾向。
其实印尼的统一固然有多重综合因素,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用军事力量强制一统天下,至少从1940年代到1998年苏哈多倒台前这一段时期,印尼均用许多强制力量镇压与消灭了各种反对势力,包括争取独立的力量。
这也不令人奇怪,以美国为例,便也是用军事力量强制统一了美国,如1860-64年的内战。林肯的一句名言:民有民治民享,虽常被引用,可实际上,林肯是相当独裁的威权领袖,他也坚持南方不可脱离联邦而把战争贯彻到底,终而统一了美国。只是,西方学术界与主流媒体不爱突出这一令他们感到不快的一面。
印尼与当年的美国一样,都是先用武力稳定局面;然后在这基础上进行“再教育”(或干脆称之为洗脑),经年累月下或多或少就会看到成就。
当然,其成败也取决于其他配套措施,如强制性的国家意识形态即建国五基(Pancasila)。在印尼连伊斯兰政党也得在这套官方意识形态下运作,这情况也跟大马一样,政党得在联邦宪法的框架下运作。久而久之,国人便把这套东西视为理所当然的规范。严格说起来,这实为限制言论自由,表达自由的强制手段。
分离运动
除了建国五基外,印尼的运立运动活动家也灌输人民印尼国族(Bangsa Indonesia)的宣传与教育。在印尼Bangsa Indonesia只能用于专指超越各族群的国家民族,即国族,而不能用来自称或相称国族以下的各族群;若然便可能视视为有叛乱意图,甚至可被控上庭坐监牢,如2000年便有亚齐人因挂Bangsa Acheh的横幅而被罚坐牢。
印尼各族群只能自称或相称为某某族Orang Jawa,Orang Sunda等,这些Orang被归类为部族suku bangsa而非bangsa。这种政治正确或不正确实为一种压力。在西方发达民主国也存在不少政治正确或不正确的压力。这是个颇具争议的课题,也反映出亚齐独立运动或西伊利安再也(Irian Jaya)或廖内(Riau)群岛等分离主义运动。
尽管迄今,这些分离运动均受到控制,未来若印尼出现严重的不利事件就难保证这些分离主义运动不会失控。依目前情况来看,可说一切如常,长远来看就难说了。君不见英国的苏格兰,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或意大利北部也出现分离主义运动。
就东盟而言,泰国、菲律宾,甚至大马也有程度不一的分离主义,即便在西方民主国言论自由也不如想像中那些自由;至于是好是坏则另当别论。这样说是要指出人世间许多事均具有光与影,明与暗,正与负的两面性。若仅报喜不报忧,恐会误导人或使人看不到事情的全相也可能据此拟不出对症下药的对策。
其实,印尼早在1940年代便已出现各类分离主义力量,在1998年苏哈多倒台后,也出现了一些分离主义运动,如东帝汶运动;在缅甸,情况就更严重了。因此,东南亚虽没发生像欧洲如一次战后的奥匈帝国或1994年南斯拉夫那类严重分离解体;但却也难说日后不会发生。
印尼政府虽有推行跨岛移民政策,也就是把人口密集区的人(特别是爪哇)转移到人口稀疏的地区,可这政策也受到当地人一定的抗拒,认为这是种内部殖民主义,在加里曼丹建立新都恐怕也有这个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