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安华所领导的团结政府内阁名单相继出炉,足可证明这是一个适中和妥协的新政府,必须确保合作政党都分得一杯羹,也得顾及新政府的形象,以便避开各种敏感问题。所以相比起希盟于2018年时的大获全胜,当届新政府看起来并不“烈火莫熄”,有了前车之鉴,时刻又须瞻前顾后,随后的政策如何,无人真能知晓。
起码民间一片以“大局”为重来来响应,仿如多年前被揶揄和为人所不齿的“要稳定,不要乱”,估计往后的发展将延续此剧本演下去。
我国第15届大选成绩一出,原本以为能胜券在握的国阵败北,一方选民坚持投给希盟,祈求延续改变议程,而另一方选民则为自身找到了替代,那就是投给由土团和伊党为首的国盟;前者的支持率多数仍以华社为主,而后者则普遍横扫了所谓的传统马来票,也就是巫统意图重夺和扩充的马来穆斯林多数选区。
有者认为这将是极端主义和族群撕裂的前兆,但实也未必。毕竟选前不管来自什么族群或背景,在多党竞争和碎片化的现状下,普遍也根本猜不透选民会属意哪个选择,以致信心满满的国阵沦为仅获30国席的输家,不被看好的国盟反而意外地拿下了74国席,而希盟在马来票大分裂的情况下,更无法使其顺利突破百席大关和多数执政。
国阵的惨败,最基本是因贪腐丑闻缠身导致声誉受损,其他则是扎希领导的国阵和巫统枉顾地方民意,以及对巫统不断制造政局不稳定的下场等。毕竟选民心中自然有他们的一把尺,以最贴近自身的利益和因素作判断,相比起含泪投票或意识形态等,国盟能取国阵而代之是颇为合理的。
相反地,国阵与其说是败北,但也并非输到贴地,从国席版图上来看,国阵在南马仍有一席之地(另一边则是沙巴),若马来票仅是单纯发泄或反映不满,那么在经过随后改善后或许会有变更的机会和因素存在。不少人士甚至议论认为是马来社会票投极端和不理智,但客观来说,几届大选下来能足以证明马来选民的思维是清晰的,而且不断在进步和改变,试想若非马来海啸,2018年的509大选希盟根本无法一跃成为执政党。
当然,多数马来选民之所以投选国盟,更可能是2020年喜来登政变后的前后因素,其一是开始对希盟政府趋于失望和不满,就不存在选择希盟的前提;其二是经过一番观察后,发现国盟比起乱水的国阵,或许能成为马来穆斯林政党的替代选择,即便不投国阵,也压根不想投给希盟。
三足鼎立局面
如果目前还是两线制的年代,单凭加上昔日盟友──伊党和土团的国席,足以顺利夺得多数执政,但如今人事已非,情形早就无甚相同,三大政盟角逐大选,却造就了三足鼎立之局面。
至于国阵为何不选择和国盟合作,其实就如同希盟一番,就是多数领导跟国盟存有深仇和不咬弦,而且更主要的是,巫统的讨伐大计失败,要屈从于昔日的劲敌,无疑等同于耻辱。
所以和希盟合作不啻为上上策,全然迎合了国阵的胃口,一是能够继续当执政党,再来是能和各党平起平坐,看团结政府的部长配额即可知道,若有第三,则是继续在团结政府内养精积蓄、卧薪尝胆,准备蓄势待发。
先勿论扎希会否下台,但国阵多少能做到明哲保身,又毋须屈从于相同性质的政党,若团结政府顺利做下去而未有政变发生,国阵会为自身洗脱掉一切的污名,在下届大选(无论与谁结盟)卷土重来,何乐不为?至于那些过时的“当家不当权”、谁比谁滥权和贪污腐败等,如今都同在一条船上,昔日最歇斯底里的政党自然也没人再多谈了,国阵摆明是赢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