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委会宣布第15届大选的提名日为11月5日,投票日是11月19日后,针对日期,民众可能有两道问题,即“1105和1119日期代表啥”,以及“14天竞选期够吗?”
对于1105和1119的日期,预料之内,与政治观察员的猜测没太大落差。我之前,预测的投票日是11月5日或12日,至于提名日则往前推两个星期,即10月22日或29日。
当时的猜测是基于两个基础,即,选委会还没有决定,开会的日期(讨论提名和投票日);以及国家元首曾于10月10日发文告表达,希望大选在11月中之前举行,以避开季候风的水灾季节。
选委会没有太多选择,须在11月中之前举行大选,越早举办就越好,越能避开水灾。
当时的判断是11月5日或12日,而不是现在选委会宣布的19日。不过,大家普遍的猜测都是在星期六提名和投票,而不会像上届把投票日定在星期三(Undi Rabu),引起民怨。
另一方面,针对14天竞选期的提问,没有统一答案,朝野不可能有一致看法。惟,我认为,14天属于可接受范畴,虽然不算太长。
从10月10日,国会解散开始,朝野就已进入作战模式,再去争辩14天还是21天竞选期,也没太大意义。当然,净选盟和公民组织要求更长的竞选期。
其实,过去一年,政治人物都处在政治亢奋和温度爆表的日子,大家都准备好,要在选举一决高低,一次过解决恩怨,收拾叛徒和残局。
此外,巫统/国阵,特别是巫统主流派恨不得赶快投票,竞选期不是他们考虑的问题,他们早已摩拳擦掌,做好准备,他们要速战速决,快速重返布城。
同时,你若问希盟“14天够用吗?”他们会说“不够”,他们希望明年才大选,现在提早到11月19日,当然不够咯。就算不认同14天,也得接受吞下此有利执政者的游戏规则。
踊跃投票,决定未来
若留意国会解散到选委会宣布提名和投票日(10月10日至20日),选委会用了10天时间。这10天,有点长,不像1999年大选“速战速决”的做法。
当中的原因,可能是为了让希盟和伊党执政的6州有更多时间讨论,是否同步解散州议会,一起举行大选。
因此,用了10天“充裕时间”,让希盟和伊党领导层讨论,希望他们与联邦同步举行州选。
依斯迈和选委会都希望,可以一起选举。偏偏,希盟和伊党不愿意同步。
如果从国会解散(10月10日)开始计算到投票日(11月19日),有40天(超过1个月)的时间让朝野双方做准备。
若从14天来算,一些朋友觉得有点短,但是,政党拉票活动早在国会解散就开始了,这个也该计算在内。
倘若从10月10日开始计算到11月5日,共26天的备战天数,可以接受。
过去3届大选的竞选期分别是11天(2018年)、15天(2013年)和13天(2008年),最少的是8天(2004年)。
14天竞选期,1105提名,以及1119投票,是预料之内的日期和期待,少惊喜,自然没惊讶,也无惊吓。
全国符合投票资格的2117万3638名选民,记得11月19日,准备好发挥“人民是老板”的角色,踊跃投票,决定未来5年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