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来干嘛?投来投去结果还不是一样!”选委会公布第15届全国大选投票日后,这种声音开始在网络上发酵。
坦白说,我看不太懂这句话的逻辑。
是负气话也好,嘲讽文也罢,依我看来,明明每次选举后,多少让这个国家在各个层面都有些改变,“还不是一样”的说辞究竟折射到哪个方向了?
先不论利弊,咱们就单纯讨论改变的区块有哪些。
最明显的,是上届选举打破一党独大的僵局,实现政党轮替的初始民主机制运作,并促使互相监督的两线制有了健康推行的可能性。
尽管途中爆发“喜来登事件”,盟党间的政治斗争爆发,导致大马政治版图重新洗牌,最终还迎来首位非民选的内阁阵容与首相。当时正好是首波新冠肺炎侵袭之际,社会已被未知恐慌狠狠围绕,政治上又面临如此的无常巨变,肉体病毒与精神背叛感还真是合力双重夹击。
在这期间不少人丢掉工作,公司倒闭,家庭破碎,不少生命甚至悄然离去。若说这是大马近年史上最难熬的岁月,相信大部分人都会默默点头。
没想到的是,看似被绝望狠狠包围的前景,坚持下去总会看到转机。
巫统与土团党基调太相似,一山无法容二虎,加上有巫统领袖官司案作祟,马哈迪又已离开土团党,没有强势领袖压阵下,导致两党合作形式名存实亡,下一届大选肯定是各立山头出征。
从两大联盟抗衡变成三强鼎立,这是大马政治史上从来没有人曾想像的画面,如今却在各种危机催化下具体成形,让选票多了投C的可能性。
当初看似粗糙牺牲民主的一切,误打误撞下反倒另辟新民主飘扬的天空。这种天赐的选择养分,不就是依旧挥洒在往民主进程前进的路上吗?
最可贵的是,在过去4年半,希盟、国盟与国阵政府都刚好有轮番上阵主导政权的机会,每个人的实战经验如何,再对比选前口号的兑现率及诚信,虽然当中没有完美之人,但有比较有伤害下,让选民多了投票的判断基准。
这难道不是史上最公平的一次投票参考值吗?
还有,政坛看似老面孔居多,实际上在多一个联盟参与下,正好提供更多新人参选的机会。我比较期待是MUDA代表的年轻势力,虽然派出的候选人不一定拥有太多实战经验,甚至不乏太多理想主义分子,怀抱的理念与大马现实社会的模样有出入。
但放在已僵化的大马政局中,搞不好这种年轻视角会化成一股活水,巧妙地冲撞已橛守成规的政治运筹,最终瓦解种族政治,成了一个以民主时代精神立基的新势力。
正好,配合18岁可投票的新机制,这批新选民或多或少让一些选区增添悬念。这种新气象,不就是我们曾嚷嚷多年以为实现不了的梦想吗?
别忘记,上届大选时关注的一马发展公司弊案,虽然案情尚未终结,但至少我们看见涉贪的纳吉也有入狱的可能性;10多年前,大人曾耳提面命——绝对不要告诉别人你的投票倾向,如今每个人都能在网络高谈阔论,就算摊开政治立场也不怕遭对付的自由。
当然,伴随而来的是假新闻操作更多,考验的是每个人的辨识智慧。但比起以前传播管道只能被当权者垄断,我倒是宁愿拥抱目前看似混乱的资讯战。
至少混乱意味著多元,多元则会有汰旧换新的机率。长远来看,这就是政治新气象的酝酿阶段。
虽然有些人形容大马像是个已经化脓的伤口,但对我来说,与其选择投废票,对伤口置之不理,倒不如积极用药,用选票来过滤出更多可能性。
肯定的是,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依然还在改革的路上。投下的选票不一定能立刻改变整体政坛风气,改革进展虽看似缓慢,但只要每届用选票累积一些小希望,50年后的政治脉络肯定会淘汰更多陋习,并捍卫著一些真正用心服务的人。
谁说我们投了个寂寞?明明花都已经含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