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注定是一场悲剧,如果沈可婷最终上诉失败。
悲剧的主角,不单是个人,更是国家。一个社会如果清楚的、明显的“公义”都无法维护,甚至会被扭曲,而且“公义”的一方还要面对极重的惩罚,那谁可以告诉我,到底沈可婷在为谁坐这个牢。
短短2天时间,超过百万人联署,每一个签名的背后,都代表著什么?都反映了什么?群众不愿意沉默,打自心里是他们不愿意成为“沈可婷2”,因为这个案件清楚告诉我们,我们随时都会是第二个沈可婷。不论任何人刻意要定调为种族,但都无法改变“是”与“非”的价值判断。这场车祸之罪,难道不幸的就因为司机是华人?而被撞死的8个小孩因为都是马来人?
这场5年前的致命车祸被还原,事实清楚不过,女司机在事发时有系上安全带、没有超速、没有使用手机、有公路使用权、视野被大树干扰、脚车骑士在凌晨骑车没有穿上反光外套及戴头盔等(2019年10月28日地庭法官判沈可婷无罪释放时作出上述的判决内容)。
在车祸中的“是”与“非”如果需要对本身的肤色负责,那今后正义、公理将失去基础,“是”已经不是“是”,“非”已经不是“非”,那我们该如何教育下一代正确的价值观。有人形容华人群体对女司机过重的刑罚义愤填膺,因为这是华人的角度。马来人认为判得不够重,因为这是马来人的视野?这是令人痛心的种族情绪。
非常遗憾,种族的矛盾显然已经模糊了真相。有人形容这场车祸折射出种族两极化。这又是谁之过?如果玩弄种族情绪的是政治人物,那怎么最终要由无辜者来承担、来买单,公平么?
车祸惨案发生时,沈可婷当年只是22岁,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每个月近2000令吉收入,还要辛苦供养父母。这场惨剧,一时间撞死8个人,带给他的将是人生最大的苦痛,心灵阴影、精神折磨,无形压力等或许都将伴随她一生。这就如一位死者家属所言:你撞到的不是一头牛。是的,就因为不是牛,其心理将是难以承受之重,这个死结,又有谁能为沈可婷化解与治疗?
马来小孩狂飙蚊型脚踏车的视频,一个接一个的在社交媒体被曝光,当我们看到这些危险镜头时无不为这些小孩捏一把冷汗。他们的父母,难道会不知道孩子这些行为是极其危险的?如果他们不顾及个人的安危,也得想想其他公路使用者的安危吧。如果他们没有被教育,父母的放任难道可以没有连带责任?可以完全置身事外?
这肯定是个“血”的教训,本来具有极大警醒作用,如果父母能够深刻反省、认真思过,这样我们才可以避免今后更多、更大的惨剧继续上演。政府严禁飙车,立法再严,没有有效的执法,终将徒然。
我们不愿看到种族的幽灵在这件是非分明的案件中得到养分,这是惊人数量民众在社交媒体以插画、动漫及留言、调侃的本意,这些人都是善意的。交通部长魏家祥的面子书被8个字“司法不公,天理何在?”洗版,并不令人意外,但作为交通部领头羊,魏家祥总不能以马来西亚是以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体系而轻轻带过。
不要忘了,我们尊重司法的独立性,但许多民主国家的司法制度都会信守这个大原则,就是:“司法体系,尽可能反映民情、吸纳民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障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
我们为沈可婷祈祷,是因为正义、公理、公道、公正不能在这场意外的惨剧中缺席。无关种族,再说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