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是个古已有之的现象,早在古罗马与古代中国便已有通膨。其起因若是由政府引发的,政府会用货币减量(金属货币)或多印新钞来应对。

从后果的角度看,通膨会引起收入与财富的转移现象。通常是,收入与财富会从固定收入者(如受薪阶级或靠养老金、固定储蓄生活者)手中转移到非固定收入者(如商人)手中;或是从消费者手中转移到生产者手中。

从债务关系角度看,则是从债权人手中转移到债务人手中,也就是可减少债权人的实际收入;其理也很简单,因为债权人收到的同额债务已买不到同质同量的商品或服务,对受薪阶层言,这实际上是变相减薪。

据此而论,通膨对打工族是不利的,对经商者言则较复杂,因为成本能否转嫁给消费人会受到多重因素限制,如政府规定的物价水平。只是,经商者也可能在长期受惠,如一些物价有易涨难降的刚性(rigidity),也就是一旦调高价格后,当货源价格回落,经商者则有可能维持上调了的价格而不随货源价回落而下调。

这种价格刚性是常有的事。如油价大涨时,物价普遍上涨,可油价回落后,已上涨的物价并没回调。在2007-08年间,大马曾因油价上涨到100美元一桶而导致一般物价大涨,特别是食物,可油价回跌到50美元一桶后,一般物价并未下调。这就使补贴油价成了大马的即定政策。深层地看,通膨还会影响生产,就业与经济增长。

既然通膨会变相削减打工族的收入,那是否应此而调高工资?如随著通膨率调高最低工资?这是个没有简单答案的提问。因为致成通膨的原因是多重的,其性质也不同。

此外,工资也如一些物价一样有易高难低的工资刚性,工资一旦已调高就不易下调。因此,得研究致成通膨的起因及其时间性,如是短暂的抑或是长期的;否则可能致成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结果也可能是打回原形,即工资与物价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相互追逐相互推高。

这是因为钱的价值不在于其面值,而在于其购买力,也就是能买到什么东西。出于这个考虑,经济学家通常主张工资应与生产力同步,而不是在没有提高生产力的条件下,提高薪资。

有些发展中国家还会刻意压低工资以便强化本国的低资竞争力,以便留住本国企业与吸引外资。要压低工资,其中一个方法便是抑制工会活动。在特定情况下,刻意压低工资与把本国货币贬值还可能是救经济的一种手段。因为这样做可提高本国的低工资低人权低福利的全球竞争力。

毕竟,资本家是唯利是图的游牧民族,哪里有利可图,他们便到那个地方放牧。这就是现实,君不见低工资国吸引了许多外资而促进了经济增长?

在经济学里,通膨就业与经济增长是个热门课题。一般的看法是通膨有促增长作用,而增长又会创造就业,进而形成了一种通膨与失业率形成反比例关系的理论(称为菲利浦曲线,Phillips curve)。也就是高通膨低失业或高失业低通膨的反比例关系。

这是个鱼与熊掌难双全的困境,或许可以说,若通膨是温和的,如低于5%,那么侧重增长与就业可能是较先优的考虑。在经济萧条时期,由于通货紧缩,一般物价下跌(钱变大了),资产价格也大跌时,一定的通膨是可欲的,如日本便尝试用一定的通膨来刺激资产价格上涨和减少破产。只是由于日本人口老化严重,这个促通膨政策效果有限。

伸言之,通膨是个复杂的现象,不能一概说它是好是还是坏事。一般来说,经济越热络,越繁荣,通膨便会随之而来。因此,如何避免大起大落才是重点。凡事过犹如不及,经济过热与过冷均不可欲,至于应如何拿捏好其程度,则涉及了一国的宏观调控与国际经济形势。所谓宏观调控涉及多重手段,如扩张性或紧缩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深层地看,通膨还与一国的对外经贸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大体上言,如一国若国际收支情况恶化,导致货币贬值,而这个国家又高度依赖进口的话,便会致成进口型通货膨胀。而国际收支会恶化又显然与一国的国际竞争力相关。

至于要如何应对通膨,首先要搞清楚其种类与性质,而不能一刀切,如果导致通膨的因素是因为供应不足就应从供给面著手。也就是提高供应能力和生产力,以缓和需求紧张;若是因为税收致成,如高消费税(GST)就得考虑是否应调整税率,而这又涉及了政府规模与服务范围的大课题,如果人民希望政府提供更多廉价美的公共服务就得付出相应的代价,如缴纳更多的税,而消费税这种间接税则是常见的提高政府收入手段。

实则,高福利国家多数高工资高物价和高税收的四高国家,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高福利的基础是高税收,而高税收又会推高工资与物价,是四位一体的。

应对通膨的一个常规手段是物价管制,包括房屋租金管制,这是个具有争议的课题。其对策应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应对,而难有一刀切的解决方案。某类商品或服务供应短缺,可能是长期的,也可能是一时的;若是一时的,尚可应用物价上限手段;若是长期的就不能限制上限,以免利了供应。

政府可以视具体情况采用补贴物价或现金补贴贫困户,如发放生活援助金帮助贫困户渡过难关。只是长期来说,提高生产力才是王道。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上海女子赴瑞士安乐死 父亲:不接受也要接受 年轻人定要爱惜生命

阅读全文
张玲遭禁锢在村屋内。

5旬汉囚禁施暴女大生5年 妻女助兽夫“追生儿子”

阅读全文
消拯员积极朝阿丽娜广场礼堂顶棚灌水。(图由消拯局提供)

租用市议会礼堂庆生 宾客玩烟花玩出火

阅读全文

在信徒前示范“飞行神迹”  祭司下秒一路滚下山崖亡

阅读全文

李强 安华参观大马馆

阅读全文

安华认可中方“共享未来”原则【东方头条】2024-11-5

阅读全文

郑禺:乌克兰危机时又再出现绥靖政策

名家

二战前夕,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和意大利王国首相墨索里尼开始领导各自国家对外展开侵略扩展行动时,英法等国家的政治领袖当时采取...

阅读全文

庄仁杰:选人不选党的缪误

名家

从马华公会到民间,甚至一些网红,都说要“选人不选党”。另外也有一些人高喊“选人又选党”,但其实强调的是先看个人,这只是“...

阅读全文

黄金祥:Bossku知道华人要什么

名家

柔佛古庙众神出銮,纳吉一袭红彤彤衣著出现在人群,引起现场一阵骚动。许多围观者高喊“Bossku!”,争相挤前和他合影及碰...

阅读全文

林蕙颖:远距工作潮或促进乡镇发展

名家

东京这个亚洲最大巨型都市向来都有“一极集中”问题,也就是人口和商业发展过度集中在首都圈的问题,导致其他都市甚至乡区发展未...

阅读全文

蓝中华:南中国海谍影重重

名家

南中国海主权争端连绵多年。总体上,南中国海局势呈现逐渐稳定的趋势,即使间中会爆发一些备受触目的争议。必须承认的是,《20...

阅读全文

余福祺:网络舆论碎片化的年代(下)

名家

为何作为个人信息的载体和即时发布平台,部落格、面子书和推特等社交平台曾经直接和间接促成了许多国家公民意识的抬头,如201...

阅读全文

余福祺:网络舆论碎片化的年代(上)

名家

这二十年来,我们从dot com 互联网年代(新闻网站、电子邮件、搜索引擎、网络日志/部落格),迈入社交媒体时代(面子书...

阅读全文

谢诗坚:人口老化的挑战

名家

马来西亚已开始面临人口老化的问题。根据2020年的人口及房屋普查报告显示,我国人口有3240万人,其中土著占69.4%(...

阅读全文

庄国文——提高最低工资:利与弊(下)

名家

马来西亚国行货币政策局于2018年3月发表了一份白皮书,以借鉴英国、加拿大和纽西兰等其他国家,倡导马来西亚该拟定生活工资...

阅读全文

庄国文——提高最低工资:利与弊(上)

名家

早在去年11月,大马职工总会(MTUC)敦促政府根据2016年国家工资谘询委员会法令在2022年1月1日之前将所有工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