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大宏图计划后,不论是中国国内或外国政经界或专业机构都先后不约而同地提出洋洋大观的学术论文,有的为中国护航开道;也有的向中国泼冷水,甚至是极尽其丑化之能事;但也有比较“中肯”或“中立”的分析报告。
在我参阅超过十份的学术论文报告中,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前澳州总理陆克文(Kevin Michael Rudd)向美国哈佛大学提呈的学术报告。
陆克文于2007年12月至2010年6月及2013年6月至同年9月两度出任澳州总理。但在2010年6月至2012年初,他在卸任总理职务后改任外交部长。
这位在1957年出生的工党领袖,由于酷爱中华文化,操得一口流利的英语与华语,也被视为西方世界少有的精通华语华文的政界人士。在2014年,他正式脱离政治生涯,转而担任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首任所长。
这位育有两男一女的中国通,思维是倾向西方的。他支持澳洲与联合国,与亚洲和与美国结盟。但比起其他总理,陆克文有更多的独立见解,比如他可以严厉批评当下澳州总理莫里森的反华政策,也并不全然反对美国的立场,更认为有必要联合西方国家应对中国的威胁。因此他的政策是亲西方,但不全然反华的。
例如在2015年7月1日,华盛顿大学的沈大伟教授(David Shambaugh)在《华尔街日报》发表“中国崩溃论”即遭来自各方的严厉批评,指他言过其事,目的是讨好当时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以便后者在胜选后被委为副国务卿。可是后来不被重视,又改口说中国好话:“中国不会崩溃”。陆克文也加入讨伐他的阵营,形容沈大伟耸人听闻。
同一年4月,陆克文组成他的团队,向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贝尔福中心提呈其论文报告。
全球地缘经济中心转移
身为贝尔福中心的高级研究员,陆克文是应邀提出对美中关系的看法,并以10年的时间表来评估中美关系的演变及它们之间的优缺点。在报告中,陆克文开宗明义指出:“中国之崛起,对地缘政治变动的影响有如冰盖之溶化,慢慢消溶后裂缝出现。但也会在突然之间,巨冰脱落一一若恰巧此刻被镜头捕获,全世界会被惊醒,啧啧称奇——然而不一会儿,美国有线电电视新闻网(CNN)又会把观众们拉回伊拉克的伊斯兰国和黎凡特地区的最新恐怖暴行”
报告又说,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如果在未来10年内超越美国,这将是第一个非西方国家、非英语国家和非自由民主国家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这将深刻影响全球地缘经济中心之转移,还有随之而来的政治力量的上升。
虽然全球经济中心之转移已是颇为明显,但未来十年内,美国仍将以军事上的绝对优势称霸世界。在本世纪中叶之前,中国的军事力量尚无法与美国并驾齐驱。跟世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战略思维的核心位置仍然适度地警惕美国这个超级军事大国。
因此,出现了一个“不对称的世界”;最大经济体和最强军事国不再合二为一。事实上,两者的差异也逐渐扩大,而通过外交政策体现的政治实力则在两之间努力调和。但是在目前缺乏高明手段的情况下,未来几十年里,华盛顿和北京之间的差距或将持续增多,中美之间的实质利益、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大相迳庭已是昭然若揭。
毕竟在历史上,两国从未建立过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相反的,双方的历史存在著许多矛盾和冲突,台湾主权问题、朝鲜半岛冲突、深层意识形态的敌对。之后也会从中美两国联合对抗苏联转而发展成中美双方的经济相互依赖的战略伙伴。
中美此消彼长
虽然陆克文不认为中美会“擦枪走火”引发战争,但一个依靠武力;另一个依靠经济实力的此消彼长下,没有人能保证大国间不会开战,除非有一个最具权威的机构组织崛起而又能呼风唤雨地压制中美两国。因此一个摆在眼前的问题是:中国的经济体能否取代美国的政治军事的霸主地位?
按照当下的军事对比,中国在海外的军事基地不超过5个,航空母舰也不过两三艘,与美国拥有600军事基地和12艘航母对比而言,是小巫见大巫。
但如果美国再让中国发展30年,整个世界格局就要全改写了。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如今拚命在各个领域上,包括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制造各种阻力和难题。
一旦中国“一带一路”的成功,等于其掌控了世界的话语权;反之美国若仍依靠军力维持大哥的不变地位,就等于世界还在它的脚下。以此观之,陆克文的论述是有其理据,也是值得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