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尤丁在8月16日下台引起一阵“凑数”的竞赛,巫统副主席依斯迈沙比里在这场竞争中,得到114名国会议员的支持,领先105票的在野党阵营,成功出线上任我国第九任首相。
这场竞赛在8月19日尘埃落定,最大在野党的希盟唯有认清现实,行动党、公正党和诚信党联署宣布,将备战第十五届大选为重心。然而,有的政党却不以为意,仿佛停留在8月20日沙比里宣誓前以前,为无法凑足数字耿耿于怀,而沙菲益及其领导的民兴党是不愿接受现实的竞逐者。
沙菲益在事后的线上访谈中表示,起初民兴党有望争取部分砂盟、土团党和巫统的支持,但是由于这些支持者抗拒希盟的特定群体,最后落得拉倒的收场。该党副主席王鸿俊在一次线上直播中披露,在野党未能成功执政是因为安华释放“手握七张票”的消息,打乱沙菲益原本持有的国会席次,外加一些带著政治立场的时事评论人煽风点火,进一步强化安华是导致巫统成功夺权的罪魁祸首。
笔者认为,在野党一些人将一切错误归罪安华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卸责行为,因为是他们选择支持公正党主席安华,因此,如果安华争取相位失败理应是集体负责,而不是由单一政党甚至个人承担起战犯的罪名。
而且,民兴党和希盟都需要彼此支持方能将选举中的得票、得席最大化:希盟需要民兴党的穆斯林土著选票扩大得票率,民兴党寄望传统上支持希盟的华裔和城市选民提高胜算,同时,急于西渡的民兴党更急需希盟在半岛的助攻和“礼让”,因此,三名希盟议员呼吁包括民兴党在内的在野党加入希盟后,民兴党副主席雷京也开放跟希盟保持有条件的合作关系,显示出即使双方侧翼为首相人选一事针锋相对,一旦架在涉及选举的实际考量上,希盟和民兴党不得不接受相辅相成的现实。
不能离开选举考量
就算特定时评人和侧翼带动风向,抑或各党鹰派急著“单干” ,再多争论也离不开选举考量,笔者以简单的选举数据来分析两者关系。
2013年第十三届大选,属于混合选区的纳闽出现巫统、公正党和伊党的三角战,巫统候选人罗兹曼渔利于民联内战,以1万6294得票(65%票)取胜,公正党和伊党得票总计6455票。惟,得到1万164票连任的罗兹曼(35.8%)在第十四届大选中的多数票被缩小到1450票(14.27%),民兴党得票则是8174票(30.7%)。
有趣之处在于,诞生于1984年的纳闽向来是国阵强区,从1990年到2018年均巫统所控,而2018年大选陷入四角战——巫统、民兴党、伊党和沙巴民望党,对巫统的否决票统高达1万1194票(64.2%),民兴党得票则居最大宗。也就是说,希盟和民兴党达成互不提名单一选区的共识,能够起到大幅削弱国阵巫统得票的作用。
焦点转到沙巴本土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情形。卡杜姆社群(Kadazan-dusun-murut)将近70%的哥打马鲁都(Kota Marudu),在2013年大选中,国阵的沙巴团结党候选人麦西慕(现任沙团结党主席)陷入四角战,以1万5168票(46%)微胜1万4326票(43%)的公正党候选人Maijol Mahap。509大选中,麦西慕以1万3033票(27.7%)击败转投民望党的Maijol Mahap(1万1259票,24%),国阵多数票缩小到1774票,反观得到希盟让路的民兴党却只得7113票(15%)。
同样以卡杜姆社群观察2020年沙巴州议会改选的情形,在古打毛律(Kota Belud)国席下的卡达迈安(Kadamaian)州议席出现六角战,泛民兴党阵营的民统党获得6823票(38%)拿下该州席,也是该党唯一胜出的州席。回看前两届选举,卡达迈安先后由公正党(2013年四角战,5877票,43.2%)和国阵的民统党(2018年五角战,6861票,38.2%)夺得,可以发现在三场选举中,2013年代表民联的公正党表现最为亮眼,得票领先国阵的沙团结党约7%的票差,但在2018年公正党仅有3567票(19.8%)支持,说明民联和希盟在沙巴卡杜姆社群的支持并不稳定,也无法成为沙巴本土党(包括民统党)的替代选项。
民兴党不受卡杜姆社群欢迎
反观民统党在2018年和2020年两次选战中,其得票都维持在38%的水平,易言之,无论民兴党是否跟民统党有结盟关系,在卡达迈安的得票都较不受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民统党甚至因为跟民兴党、希盟在509后合组州政府,以及加入泛民兴党阵营的缘故,导致该党在2020年沙巴州选中提名的12席只胜1席,相比于2013年提名6席胜4席和2018年提名6席胜5席,2020年几近全军覆没的成绩验证巴瑶人、苏禄人支持的民兴党不受卡杜姆社群的欢迎。
8月26日,民统党应希盟"大帐篷"概念之邀一改以往追随民兴党的态度,申请加入希盟,这一发展验证上述分析,在在说明主打"沙巴人的沙巴"的沙菲益给民统党带来的政治回酬远不如预期,进而靠向相对中庸且稳定的希盟。
再看沙巴唯一华裔选民超过六成的亚比国席。2013年,行动党提名黄仕平代表民联候参选亚比选战,持28,516票(72.2%)当选,刷新2008年当时为行动党籍、随后转投马华的邱庆洲(9,464票,34.3%),以及公正党主席刘芝静(9,358票,33.4%)的得票总和。2018年,希盟跟民兴党结为竞选伙伴,行动党提名陈泓缣角逐亚比,尽管得票率压缩至56.3%,然而希盟总得票却达到31.632票的新高。
换句话说,有民兴党的加持确实能够推高希盟得票,有助于行动党、公正党有大多优势守护原属选区。
不可能单独上阵
穆斯林土著集聚在沙巴沿海地区,向来是沙巴巫统的强力支持者,之后为2016年由沙菲益创设的民兴党所吸纳。2013年第十三届大选,穆斯林土著约五成、卡杜姆社群约三成和华裔约二成的实邦加国席,巫统候选人藉著22,845票(52.6%)优势领先沙巴进步党和立新党,行动党候选人杰佛利获13,403票(31%)落选。2018年第十四届大选,现任民兴党青年团长阿兹加曼成功拿下实邦加这个混合区,以28,400票(45.5%)领先立新党和爱沙党,巫统籍前首相署部长拉曼达兰则以15,436票(24.7%)无缘为国阵守土。可见,在民兴党缺席之下,希盟很难在沙巴混合区扎根,若有民兴党的穆斯林土著支持者相助,外加原本倾向民联、希盟的选民,则有望扩大战果,更容易攻破沙巴国阵的传统国席。
就上述的简易分析可知,希盟和民兴党都不可能单独在沙巴攻席掠票,更别说凭一己之力拿下沙巴州政权,而且正当卡杜姆社群较认同沙巴团结党、立新党时,希盟和民兴党的合作显得尤为迫切。因此,安华和沙菲益的间隙确实存在,基于攸关"拳头大小"的选举考量,一旦两者遇到关键时刻都会在议席和选票面前妥协,因为希盟和民兴党需要彼此的选举动员,提高胜选机会,抵御来自国阵、国盟的选举机制,以及抵消卡杜姆社群的否决票。
对此,笔者认为,媒体分析和评述时事理应建构在事实、脉络、数据甚至是理论的基础上,以最清晰易懂和负责任的内容面向大众,至于政党间的博弈也仅止现阶段的氛围,也勿将过多的理想和想像寄托在个别政治精英上,毕竟,当大选战鼓拉响,各方需要对方的时候,以往的立场、争端或合作都可能消失在旦夕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