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就快过年,这段期间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
某些人会唉声叹气说道:行情不好,市场很淡,一年不比一年,看来今年是过歹年了!
但也有一批人欢天喜地,过去一年不仅赚得多,新年前夕甚至还大捞一番。据他们透露,现在行情好得不得了,而且旺势有望延续一整年。
别怀疑,这是发生在同一片土地的事。只不过,认为行情差的,几乎都来自传统行业。无论是中大型的制造、批发、服务、媒体、渔农工商业,或小型的门市,全都认为景气不再,传统经营手法只能锁住老客户,无法再扩大新的客源。
营业额赶不上成本,赚幅不断吃紧,只要往人力资源下手,薪资花红全都只能在有限的预算调度。这些行业能吃的蛋糕面积已不多,无论是高阶管理层到低级执行员,全都只能拿著年年缩减的花红,兴叹昔日的荣景。
但某程度上经济是个零和游戏。这领域看似商机不再,其实可能意味著钱已往另一边钻。而传统行业流失的钱,近年来早已悄悄地转往生机勃勃的网络科技业。
无论是几个人成立的数位行销或企划公司,或以个人单位为主的Youtuber,甚至是千奇百怪的网购方式(尤其是目前正夯的直播卖海鲜),这些工作都有个特点——善用崭新的社会媒体平台,透过灵活的运作架构,透过压缩成本与售价后,成功从许多传统产业中抢走消费者。
这些领域不用大型办公室,也无需太多人力成本,促使他们不仅能省下租金与雇员开销,在报税上也相对简单轻盈,比起传统业者拥有太多经营弹性与偏低经营顾虑。由于他们提供更接地气的消费模式与生活态度,消费者也相对受惠,所以才能让这些行业随著时代的进步而大发。
懂得惜福就能过好年
当然,有些人其实拥有常年调薪与花红,但依旧觉得景气不好。后来才知道,以前花两三百块,就能带家人吃上大餐,现在这些钱却只浓缩成一个下午茶来对待。这非行情的错,而是资本主义下,时代自然也会背负著通膨的重量,最终就不知不觉造成主观消费心态的郁卒。
不过,就算收入没有起色,难道就无法好好过年吗?
我想,今年某个新年网络广告可以告诉你答案。
某个少女随家人回到小镇的公公家,由于没有Wifi无法上网,让她非常讨厌一成不变的乡下过年生活,并期待能早点回到城市。没想到隔天醒来,她发现自己总是重复活在年初一,每天都遇到重复的事,包括遇到许多亲戚的问候,电视节目重播,公公的关心等。
她找不出为何每天总是重复活在年初一的原因,直到某天听到表妹说,可能是某些事情没处理好,上天才让她不断活在年初一。她听了之后,开始改变心态,认真地融入人群,珍惜与亲戚家人相处的时光。神奇地,当她一改态度,隔天的时空立刻就回到正常,虽然终于可以回到城市的家,但这时的她开始怀念过年的点滴。
这支广告带点奇幻色彩,当然不是现实会发生的事,但故事意外打动人心。它想说的事情很简单——过年并非要大鱼大肉或不断消费,只要与心爱的人团聚,珍惜眼前人,就是过好年。
所以,你是否也是被目前主流价值观绑架,认为需要不断花钱买新品吃大餐,才算过上好年,还是懂得返璞归真,看到过年的意义在于团聚与惜福呢?
我无法帮你决定。但对我而言,无论时代如何进步,比起不断用能花钱的能力来衡量过年气氛,能安康和谐团聚的价值,永远高过购买大批年货后堆积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