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著名小说家,威廉费雷(William Frey)曾言,“强忍著自己的眼泪,就等于慢性自杀”。续韩国女团成员雪莉自杀身亡不久后,前“KARA”成员具荷拉也被爆出在家中自杀身亡,得年28岁。这件事不仅是引起韩国娱乐圈的关注,更是让所有的人们因为一条永远失去了的生命而感到悲痛万分。
据韩国警方的说法,他们在餐桌上发现了具荷拉的亲笔遗书,内容相当悲观,因此事件被判定是有预谋的自杀行为。至于是什么促成了她与她的好友雪莉的自杀,答案便存在在互联网当中。
她生前与雪莉有著类似的经验,都饱受网络霸凌的煎熬。她曾在IG发文到:“就算辛苦也要装作不辛苦,就算痛苦也要装作不痛苦,一直这样忍受著生活著,外表看起来似乎没事,内心却早已被毁得满目疮痍。”
困境中得出结论
韩国娱乐圈近10年来便有数十名艺人自杀的案例,可见自杀的潜在风险随著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加,而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暴露在自杀的风险当中。
实际上,自杀作为一种消极的解决方案,日渐受到人们接受。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在全世界,每40秒就有一人做出悲剧的决定,他们认为人生已经没有价值。由此推算,每年将近有80万名自杀者,而自杀未遂者更是不在少数。自杀会给个人,家庭社区乃至整个国家都带来了极其庞大以及负面的影响,它既是一个国际卫生课题,又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大悲剧。而究竟是什么一步一步地把人们推向死亡的边缘呢?
有著自杀行为的人们普遍都是对生活失去了斗志,加上生活上的诸多压力以及危机压得人们喘不过气,因此选择了以结束生命作为解决方案。自杀的方法不计其数,而最常见的就是上吊,喝农药以及使用枪支。而促成人们自杀的因素便包括了严重的抑郁,以前曾经有过自杀的企图,承受巨大的心理以及生理压力,生活处境困难,以及和亲友间的矛盾激烈等等。甚至,我们所认为的生活中许多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有可能一步步地把一个人推向死亡的边缘。
自杀行为当然不是突发奇想,更不是偶然,它是人们在困境中不但反转,最终才得出以简单粗暴的方式来结束一切烦恼的结论。这种做法与逃避有区别吗?答案是有的。逃避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不一定要选择自杀,当然也有一些人认为自杀可以逃避责任,但这样的人是不是占据多数倒是值得怀疑。
自杀不等于怯懦
许多人对于自杀的认知误区在于,他们认为以自杀为解决方案的人都是怯懦的,但其实不是,真正促使人们自杀的原因是绝望,而不是怯懦。一个怯懦的人,是连自杀的勇气都没有的。他们真正缺乏的不是勇气,而是希望。
随著许多国家的经济社会进入了快速转型期,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步加快,接踵而至的便是社会以及职场的竞争的与日俱增,使得职场人群成为了心理,以及精神问题的高发群体。人们自杀的过程中总有一个铺成,而大多数时候这个铺垫便是抑郁症。
抑郁症患病人群在全球累计超过3.5亿人,人数之多令人诧异。抑郁作为一种情绪状态,跟喜怒哀乐并无本质区别,每个人都有经历过抑郁的时刻,而正常的人们之所以没有因此患病是因为他们拥有自我调节的功能,因此不至于影响日常生活。那么为什么这种病情总是困扰著许多职场人呢?
抑郁最大的推手便是压力。压力像一把双刃剑,过大的压力会使人崩溃,而过轻的压力则会让人们失去效率。一个生理以及心理健康的人就好比弹簧一般,要对压力有适度的调节性。无论是抑郁还是自杀行为,都是可以预防的,而你我的关注以及爱便是最好的强心剂。社会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不要忽略了任何人,不要让自杀有机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