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党的安华与阿兹敏的斗争已进入白热化,而且可以用“破镜难圆”来形容。
在斗争的过程中,只能有一方是胜利者,达成和解的可能不大。即便有人期望马哈迪出面斡旋,化解两人的恩怨,但没有迹象显示马哈迪是适当的调解人。反倒是阿兹敏阵营有派人伸出触角,寻求和解的可能。可是进展不大,即使暂时按兵不动,也难保将来不会闹分裂。两人从合作走向摊牌,是有一个政治大变化的过程。
首先,马哈迪与安华之间曾有过“不共戴天”的斗争,如果不是因为马哈迪急于将纳吉拉下马,他是不会在2016年与安华“一笑泯恩仇”的。他们两人的恶斗起于1998年。一场“烈火莫熄”的运动也历久不息。结果安华等了20年才把国阵(巫统)拉下马,但功劳不全归在安华身上,而是马哈迪的改弦易辙造就了反对党的胜利。当时安华身陷囹圄,未能参与竞选活动,也就给马哈迪及其昔日的同僚一个机会向纳吉全面进攻。
阿兹敏派掌内阁要职
当时,马哈迪也明白“一山难容二虎”的道理,他不可能参加由安华领导的公正党,这等于他不能掌控权力。他也不可能加入由伊党衍生出来,由莫哈末沙布领导的诚信党。
此外,当时马哈迪在2003年退休时,他将巫统的领导权先后交给阿都拉及纳吉后,他在巫统的影响力已逐渐消失。所以他不可能重回巫统再重握权力。
另一方面,伊党已向宗教的道路滑下去,是不会欢迎马哈迪的;而马哈迪也不会“自取其辱”,因为在2018年大选前,伊党拒绝了马哈迪的合作,也没直接与阿兹敏合作。
因此,马哈迪唯一的出路是另起炉灶,在新政党中另辟蹊径。换句话说,马哈迪所成立的土著团结党只能角逐巫统拥有的议席,包括巫统的强区。在不受看好下,马哈迪的奇招就是反对党只使用一个竞选标志,即公正党的蓝眼睛。就这样,马哈迪的土团党倒成了“巫统第二”,纯粹是马来人及土著组成的政党。
当509大选开票后,反对党意料之外地起而执政。除了马哈迪重任相位外,另一个备受注目的人物就是阿兹敏了。
就在安华被特赦的过程中,阿兹敏被马哈迪安在管理国家经济大权的位置上。而吊诡的是旺阿兹莎出任副首相,正如在选前,反对党组成的希盟有指定第二把交椅交给公正党。
但谁都知道,旺阿兹莎只是过渡时期人物,迟早会由其丈夫取而代之。再说她担任的家庭妇女部长也与其副揆地位不协调。这也是为何安华被特赦后急于找一个国席参加补选。
虽然安华曾口口声声说他不在意有没有入阁,但一位接班人未在内阁中是有些说不过去的;尤其是阿兹敏在政府中影响力越来越大。如果安华不及时走向权力核心,恐怕政府中重要的决策他是未能参与和知晓的。
除了阿兹敏外,公正党的副主席祖莱达及砂州主席巴鲁比安,分别出任房屋部长及工程部长。当这三位大将不是安华人马时,再加上安华又不在内阁内,则阿兹敏派的发难就随时可以使安华难堪和下不了台。
今次的直接导火线是在11月24日,公正党纪律委员会根据反贪会的调查报告和建议,开除中央理事扎卡利亚和党员依斯迈的党籍,“罪名”是被指在去年党选中贿选。
表面和解不再有意义
在11月30日以阿兹敏为首的20名党中央理事发表联署声明,抗议党纪律委员会开除两人,他们在联署中指责纪委会未按正当程序作出开除的决定,并要求安华就此作出道歉。这两人是阿兹敏派的人。
安华后来表态,他原先被告知联署声明是针对开除两名党员之事作出抗议,不知为何又加了“道歉”这一要求。这样的声明显然是要安华收回开除成命,也向相关者道歉。但如果安华依了此事,就等于颜面尽丧,也不再适合当党主席。这是阿兹敏派向安华发出最严厉的指责。
针对此事,安华派的阵营说:有关开除是在中央理事会上通过的,没有不妥之处。反之阿兹敏派不依不饶,要安华“认错”。
事情发展至此,已反映出问题的严重,任何的斡旋都无法化解两派的权力斗争和矛盾。表面的和解已没有多大的意义,所以现在是分析双方的强与弱。50名国会议员中,安华派约占有30-35席;阿兹敏派占15-20席。在形式上,阿兹敏较处下风。
在去年的党选中,安华派的大将拉菲兹与阿兹敏的恶斗争夺署理主席职,最后是阿兹敏保住此职,站稳脚跟。阿兹敏在2011年当选党署理主席后,于2014年出任雪州大臣,势力进一步膨胀,也牢控雪州政权。
其实在2015年时,因旺阿兹莎及拉菲兹支持与诚信党合组“希盟”时,开始受到阿兹敏派质疑,他们共有25位中央理事要求党主席解释组织希盟的目的。因为阿兹敏认为若未拉拢伊党合作,反对党将蒙受损失。不过,拉菲兹则要与诚信党合作,理由是伊党已走上宗教路线。
在今天,阿兹敏派中的大将都已不出席党中央理事会议;安华又投鼠忌器,造成公正党内部呈现不稳。如果安华控制不了对部长委派,就无法更换反安华派的领袖在政府中担任重要职位,因此公正党的分裂将是必然的。最后阿兹敏派不是加入土团党就会另立新党。但当下政党已太多,看来阿兹敏走向土团党是较大可能,这也有助马哈迪壮大土团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