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两周,由董教总自1975年起至今举办了40多届的华文独立中学统一考试(简称独中统考)就要在全国“登场”。独中统考经过这些年的努力与争取,在面对内外的各种政策打压及政治压力下,凭借华人社会的契而不舍,总算开出“正果”。
举凡世界各国的知名大学纷纷承认统考文凭的价值及其学术水平,除了中国和台湾,统考文凭也受到欧美多个国家大学的承认,其中包括美国、英国、澳洲、纽西兰、加拿大、法国、日本、爱尔兰、香港、新加坡等国的超过上百所大学都把统考列为入学标准。
统考再次掀起波涛
统考生升大学的机会从“窄门”到今天的无后顾之忧,并且成绩优越表现的学生,还可以获得许多大学颁发的各类奖学金,最近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给出的1A及以上的统考生,均可以获得一定比例的奖学金,不论这是市场竞争原因,还是各国争相“掠夺”统考优秀生的策略,但都深受家长的关注与欢迎。
2014年成立的关丹中华中学经过三年培养的初中生,是否可以参加统考却让平静的统考再次掀起波涛,董总分裂出来的当权派与挑战派两批人马针对“关丹中华中学是否允许参加统考”再次展开“攻防”与“厮杀”,双方的角力从董总内部的矛盾不断扩大到外部的斗争。过去董总的“假想敌”是政府,抗争的对象也是政府,内部的矛盾从来没有演变得如此“激烈”。但今天董教总内部的对立处境,无不令人忧心忡忡。
在政府单元种族、单元教育理念的观念引导下,华人可以“一厢情愿”期待政府的“仁政”,但要短期内让统考成为“公共考试”的可能性不大。毕竟独立中学是马来西亚政府教育体制打压下的“怪胎”,政府一方面不愿承认其文凭,一方面却不得不认同其获外界普遍肯定的学术成就。
过往历史证实,统考是政府政策定位下的“内部考试”,只有独立中学的学生获准参加。政策是否改变,本来就应该回归到本质来解决。董总两派自认是爱护华教的人士应该“化干戈为玉帛”,彼此理应寻求共同探索过去的历史纠结,打破僵局,共谋统考的发展。
但目前双方却互不相让,几近“结盟拉派”,一味只站在自己的立场,认为自己“全对”,对方“全错”,拒绝和解与沟通,以致出现剑拔弩张的“斗臭斗垮”。
可悲的是,目前华社看不到有哪位德高望重的华社领袖可以登高一呼,群山响应来平息这场纷扰。分裂的华教队伍已然造成华教发展的断裂与分崩离析,受害的是整个华社与华教。
应先承认批文错误
当马哈迪与安华两位政治宿敌的恩怨情仇,可以出现难得一见的“18年一握”,其所传达的政治讯息令人鼓舞,这将会成为历史性的一页,未来的政治演变也令人关注。不论两位领袖过去的“权斗”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还是有特殊的隐议程,这显示为了“国家利益”双方愿意伸出“橄榄枝”。董总分裂的两派,是否也可以为了“华教利益”而放下身段来寻求和解?
关丹中华中学严格来说其所获得的申办批文,肯定不符一所独立中学的“硬要求”。如果硬是要张冠李戴,除非华社准备真假不分,混淆视听,以至于自欺欺人。
我们必须先承认批文是“错”的,摆明这就是“私立国中”。然后再来探讨在批文“错”的情况下,如何化解面对的困扰及应对的策略,特别这个批准可能只是当下的“政治决定”,根本不具备法理法规。目前一方认为“管他的批文,放学生考了再说,看政府敢拿我怎样。”,另一方却坚持“批文不改,关丹中华中学参加统考将会引发无穷后患,可能还会导致政府以此来对付其他独中。”
双方的立场“南辕北辙”,但这个忧虑谁敢断言“全错”?这是一场教育的“豪赌”还是“小赌”,见仁见智,但我们却不得不“步步为营”。
双方须有“君子协定”
双方再争斗下去,肯定不会有结果。特此建议:1,举行华社的民意调查,由三所民办大学南方大学学院、新纪元学院、韩江学院联合主持,华文媒体则提供版面刊登民意调查问卷,以期掌握华社的民意。
2,为全体独立中学的董事会、教师及在读的独中学生家长,举办校内“公投”(每人一票),让意见与看法能够得到表述。
这个调查的结果,双方都必须有一个“君子协定”,不论结果有利那方都必须接受任何调查及公投的结论。与其双方时不时在媒体上争议不休,不停的指责与漫骂,还不如尽快落实严谨的调查问卷,以民意化解无休止的纷扰。独中统考今后是否会被政府“对付”或造成“变质”的责任将由华社全体来承担,谁也不必坚持“舍我其谁”。
这样的民意问卷调查与公投,我以为是一个重要的选项,需要一些经费,但这总比一味的“浪费公帑”来对薄公堂不是更有意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