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21日我在《东方日报》发表了一篇《独中生跳楼再省思》中说:“只要独中教育仍被捆绑在应试教育的战车上,这次独中生跳楼的事件,应该不会是最后一次。”言犹在耳,不久又发生尊孔独中生坠楼事件,接著在几天前又发生拉曼女生跳楼事件。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尊孔独中生的坠楼与考试有关,但从遗书中她受到精神压力是明显的,而中华独中生与拉曼女生的跳楼,从报章上的报导中,很明显是与考试有关。
教育原是成人成才的工程,却成了杀人毁才的工具!
考试原是测试与调整学习的手段,却成为一刀切的杀人凶器!
曾被老师在成绩单上评为“一生将一事无成”的爱因斯坦,深刻地为教育下了这样的一个定义:“教育就是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忘光后所剩下的东西。(Education is what is left in you after you have forgotten what you learned in school.)”从这位20世纪最伟大科学家的这句名言,我的理解是,教育是一个发展能力与潜能的过程,包括知识和非知识的能力与潜能,而非知识的能力与潜能是比知识的能力与潜能来得重要。
高明的教育理念
虽然,绝大部分华文教育工作者都承认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心理发展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慧论,也明白多元智慧必须采用多元教学和多元评估才合逻辑,但我们却依历史惯性,把绝大部分教育资源用在传统的单元的知识教育,也一刀切地用单元考试来给每个学生贴上一个分数标签,然后就将林冲刺字充军般地送出校门。
当年年幼无知,如今过了半个多世纪,终能体会到当年恩师严元章博士为什么要在柔佛峇株华中推广荣誉考试(无人监考)及用等级代替分分计较的分数制评估,充分体现考试的协助学习的工具性而非目的性。
几百年来,英国剑桥大学发给所有院系的本科毕业生的文凭只有二个英文字母——“BA”(Bachelor of Art),而没有注明任何学科和成绩等级。在这所世界顶尖大学,只要学生已经“经历”了剑桥提供的能力发展过程就够了。剑桥奉行的也像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不论你考多少分,或读什么科,剑桥都一视同仁地让你信心满满地走入社会。这么高明的教育理念,不用任何宣传的语言,世人也能知道,因为单它的一个物理实验室所培养出来的几十位诺贝尔奖得奖者远超欧洲任何国家得奖者的总和!
董总全国华文独中工委会花了9年的时间编写了《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教育改革纲领》,当中有下列几段文字:
“统考考科组合显得庞杂,学生负荷过重。这些现象阻碍教育目标的达成,不利于学生全面的发展。”
“这种学科分科方式忽略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和整合性,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脱节,而且课程内容存在著难度高、内容杂的缺点。新时代的学习观已经提出,真正的学习不在于知识量的堆积,而是以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学习自主建构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
“加强统考主办单位与学校的协作,按条件逐步将评鉴权力下放到学校,创造机制,以利于达成自主评鉴的目的。”
“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有不同的取向和方式,教学评鉴也应采用多元的评鉴方式,从不同的向度收集学与教的回馈信息。”
“独中教育的发展是不能等待的,教改无法在等待所有条件具足后才开展。”
说得多好!
教改启动了么?
然而9年编制的教改纲领发布后又快过了另一个9年,我们“无法等待”的教改启动了么?
当我们开始编制教改纲领那年出生的婴孩,多几个月就要高中毕业了,他们从这个教改纲领得益了什么?说真的,我不知道当今年这批高三毕业生的孩子出生时,我们大锣大鼓发表的教改纲领不知有多少人还会去看,更不用说去推动!
无可否认,教改是一个涉及教育理念﹑师资素质﹑课程编制﹑支援系统﹑软硬体设施……等多方面的巨大系统工程,任务是很艰巨的,必须要有一批领军人才的出现和领导及各方的配合,才有希望成功。但是假如我们不敢走出第一步,永远在原地踏步,也许今年高三毕业生的孩子入学时,他们还是要接受应试教育的折磨。
我们也知道,编制教改纲领的董总,眼下正忙著许多重大的课题,当然没时间去大力推行这教改纲领。但我们希望这份纲领不会又沦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可有可无的文献!要不然,我们只能面对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为学生收尸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