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装、潮流经常复古。每隔一段日子,旧衣款就会从旧橱柜里拿出来,拍掉厚厚的积尘,像陈年老酒推出市场,让追捧者爱不择手,如痴如醉。最近“华基政党大合并”的老调也像那娃娃装和低腰裤那样,耐不住寂寞,学那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挣扎中仍会在死水的湖边引出长颈唱出嘹亮的歌声。
505大选一场厮杀,国阵中的三个华基成员党,损兵折将大溃败。选后清点人马,马华只打剩7国11州,民政只得1国3州,就连向来占尽“砂州本土情义结”便宜的砂拉越人联党也只得到硕果仅存的1个国席(另外尚有2011年州选时赢得6州席)。国阵华基政党顿然出现生死存亡危机,而如何重新赢回选民的支持,和恢复巅峰时代的辉煌,成了当务之急。于是评说家众说纷纭,百花齐放,为救我党,索尽枯肠,就连几十年来提过无数次而从来都不认真对待的“国阵华基政党大合并”也成为热议。
民政党最热衷。代主席郑可扬三番几次都提出三党合并,坚信这是同病相怜的三个国阵华基政党唯一自救,并重获新生的出路。马华挑战派一部份领袖如林祥才也积极鼓动。只可惜鸟之将亡的悲鸣仍要饱受无情冷箭的奚落,三个党合并的救亡运动就像三党过去纷纷扰扰,都只停留在“中医四重奏”的望、闻、问,然后“却”步不前。
大合并是否为三党唯一出路?合并的华基新党到底是纯华人政党?还是变身为标榜多元主义但实际却仍是华人政党?合并之议到底是真的力求变革还是只因党选当前各帮各派作为哗众取宠、争夺选票的吸睛之法?大合并能得到顶头大哥的国阵当局允许吗?
一旦大合并幸运地成为事实,它如何与国阵内友党重新定位?尤其是马华曾是所谓的“立国之初‘社会契约’的三方之一”的参与者,一旦“溶”为新党,它是不是自我放弃“立国功臣”的尊贵地位,也就失去了重新与巫统平起平坐的机会(假如未来真能时来运转)?或是“大马立国之‘社会契约’”本就是一派胡言、无契之谈,马华根本早就应该豁出一切,借用新党,在大马政治中及与千万选民们写出一份崭新的、公平的、可以赢得选票的、真心实意、真凭实据的“社会契约”?
华裔政治出路方案
马华固然失惜徬徨,民政、人联也是前路茫茫。马华就是执政联盟“自古以来神圣的、不容侵犯和不可分割的一部份”;民政、人联却是半路出家,从抗衡执政党的山寨草莽中被“招安”走上金銮殿的“现代宋江”。只是不论你是自古以来的“根正苗红”还是半路加盟的“政治变种”,都在当家不当权,只当靶子万箭穿心的情况下,被华裔唾弃了。马华与民政必须服膺于巫统利益,人联必须为砂州首长白毛先生背书,三党慢慢失去了选民(尤其是讯息流畅的城市华裔)信任,失去了国阵相倚的政治价值,也失去了在全国政坛中的地位,甚而可能消失在大马历史中。
只是,三党合并就能免于这个悲剧吗?三党合并是不是太迟了?三党合并是不是连各自党内都取不到一致认同,甚而连特大议案都过不了关?
所以,合并一定还要有预案、缘起、愿景、目标、方略和路线图,甚至还需应对国阵当局可能的制衡和反策。而且,华基政治是否还适宜大马呢?一个只占人口四分之一的民族本来就需与其他的民族休戚与共,以及借重他族来达成国家繁荣、昌盛的目标,才能破除一直为我们垢病的土著主义和宗教至上主义。
如果曹操的鸡肋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以致曹操犹豫不决,进退两难,那么“华基政治”对于华社其实也只是银样腊枪头,食之固然有味,对于权益却无从捍卫,而且还扯住华社,只想留恋过去,不敢展望将来。国阵三党迟至今日才谈大合并,不就是一直不正视华裔政治的局限性,以及道路已经越走越窄的事实。
这个困境不仅限于国阵华基三党,即便是国阵之外续走华基路线而又标榜多元主义的民主行动党也逃脱不了这个命运──假如该党满足现状,不思进取。
但是,要我们从习惯了半个世纪,信手拈来就炒华教、升学和奖学金,顺手牵羊就喊伊斯兰党是洪水猛兽的“华基政治”转型成同等看待民族、宗教问题的“多元政治”,是舍简从繁,舍易取难,实在不容易,因为凡事都得从其他族群角度,甚而考虑他们的利益,以及还要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成全大我,这是何等的违反人性呀。
所以,国阵三党乃至于民联其他华基政党都必须提出一个华裔政治出路的方案。如今国阵三党全被行动党打垮,三党议席总得9国21州,与一党即得38国107席的民主行动党相比,国席竟然相差4.2倍,州席更相差5倍之谱。这项合拼之议就算是天马行空,只图在党选之前搞搞秀、做做宣传,但已足以让马华、民政、人联的基层党员好好思考,这是不是三党的最后出路。
如果三党不合并,在华裔无法独善其身,而需与其他民族合作重构民族关系的当下,你们还能想出什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