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付费病人服务计划”今年起扩展至另外8间医院,但社会主义党副秘书长朱进佳希望此计划喊停,并促请政府先公布早期落实相关实验计划的研究报告,以免未来在更多医院落实后引发种种问题而要取消时,已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导致更多专科医生流失去私人界。
朱进佳认为,此计划可能引发许多问题,如专科医生把更多精力专注在付费病人上,贫穷病人被忽略,低收入社群的福利进一步被削弱。
他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说,联邦政府于2007年在士拉央医院及布城医院进行此实验计划后,理应进行研究及公布研究报告,才决定是否适合在其他医院落实。
他指出,政府至今仍未发表此计划的任何深入研究报告,证明其对病人及医生造成什么长远影响,也在未征询民意下,执意扩大此计划,恐怕各种问题将慢慢浮现。
“若在全国医院落实而引发很多问题,当政府要取消此计划,已不可能逆转到原来的情况,因为参与此计划的专科医生,已觉得此计划是赚钱工具,取消后将导致他们更倾向流失到私人界。”
卫生部副部长拿督斯里希尔米在去年杪宣布,政府于今年一月开始将“全付费病人服务服务”计划扩展到另外8家政府医院,即哥打峇鲁、瓜拉登嘉楼、关丹、淡马鲁、怡保、吉隆坡、巴生及芙蓉医院。但有党团担忧这导致有能力付费的病人可“插队”获得治疗,非付费病人福利被剥削。
朱进佳说,目前只有30%拥有5年以上经验的专科医生在政府医院服务,但有70%住院病人在接受治疗,结果政府医院的专科医生不足导致排长龙。
他认为,若政府专科医生的专注力被全付费病人计划转移,将导致普通病人获得的治疗素质下降。
“若专科医生下班后可为付费病人服务,或导致他在普通上班时间尽量休息,放手让实习医生处理病人、没精力花时间巡房及培训实习医生。”
他也担忧,此计划将引发医生之间的不满情绪。举例,若“医生甲”每晚为付费病人看诊而获得更高收入,过著比其他努力工作为非付费病人看病的医生更奢华的生活,将影响其他医生的士气。
他补充,由于全付费病人服务计划在大城市的医院实行,也会减低专科医生前往小城镇服务的意愿。
“医疗是人民的基本权益,以‘私有化’形式去增加医生收入并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反而是在增加人民负担并腐蚀医疗服务素质。”
他认为,政府可透过多种管道解决专科医生流失的问题,如实行类似国家心脏中心的薪酬制度,支付医生更高薪水、让专科医生每4年获得3个月有薪进修假期、及冻结兴建私人医院。
提高收入 医护员多表支持
槟城中央医院巡查委员会主席林敦良指出,槟城医院于2015年11月开始落实全付费病人服务计划,迄今仍未接获任何指非付费病人被忽略的正式书面投诉。
他说,医院有其监督单位,若参与此计划的医生被投诉,可被采取纪律行动。
无论如何,他不讳言,有人通过非正式管道如面子书反映不满。
据他了解,大部分医护人员都支持此全付费病人计划,不只是医生,连护士、技术人员等也能借此提高收入。
他说,此计划的目的是留住专科医生,并让病人透过付费,可更方便及更快地接受治疗,且自行选择属意的医生。
他认为,此服务不会影响到现有的病人,因为医生不可在正式上班时间为付费病人服务或动手术。医生也不能接受超过30%的付费病人。
针对有人质疑付费病人或占用二、三号病床,他相信许多付费病人都是进行大手术。
他也强调,此计划并非要私营化政府医院,门诊病人的1令吉医药费、及看专科医生的5令吉医药费依然保留。
医生料优先看顾付费病人
朱进佳揭露,全付费病人服务计划中有许多条文,或导致专科医生更专注在付费病人,忽略了普通病人。
他举例,根据卫生部发出的《2007年(医药)(全付费病人)收费指南》,虽然医生只能在下班后为付费病人动手术,但若发生任何紧急或特定事故,并获得医院主任批准下,医生仍可在上班时间为付费病人动手术。
他批评,尽管有些专科医生需在下班后听候召唤(on call),但他们在考量病患临床状态后,可把优先权放在付费病人身上,这条文明显违反卫生部长承诺说不会破坏非付费病人服务的承诺。“医生可在此付费计划中,额外赚取不超过现有月薪及津贴的3倍收入。假设某医生的月薪为1万5000令吉,就可多赚4万5000令吉,届时这名医生会否更专注在付费病人身上?”
他说,虽然付费病人理应入住一号病房,但有需要时可入住其他病房,因此他质疑,若付费病人对普通病床的需求量太高,是否将获得优先权?
“不只是医生,就连行政人员、护士、出纳员都会涉及。”
他认为,该计划的目的不只防止医生流失去政府医院,也旨在从中牟利,以减少政府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