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丹中华独中建设工程,我认为是一项必须落实的任务。官方批文所引发的议论,还没有明确定案,但可视为一场正面辩论,有助于开阔华人社会的关注层面与思维,强化华文教育根基。
首相拿督斯里纳吉本月7日为关丹中华定调,说明这是一所双轨制独中。学生报考马来西亚教育文凭,也可拿统考。关丹复办独中工委会执行顾问丹斯里方天兴说:“首相在会上亲口说了3次,关丹中华是一所独中。”
创办关丹中华独中,是一件大事。独中身份具有独特意义,因此备受关注。各方针对批文走调与办学疑虑的争议,形成对立面,恐怕会给建校前路蒙上阴影。
我认为,应该积极看待发给批文的诚意。据了解,官方批文根据法令处理出来,它或允许发挥的空间,却显然难于明文规定。纳吉透露,他与教育部长商讨在现有教育法令与华社诉求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终为关丹建立独中找到解决方案。
这里要提出一点就是,即使现实环境中,一时无法改动法令或政策的安排,我们还是必须争取和珍惜,每一个可以发挥的机会。
例如目前的另一个热门课题,检讨国家教育的《马来西亚教育大蓝图》。今年初开展全国对话会的时候,华社一个看法认为,对话会不谈检讨教育法令和政策,故持保留态度。然而教改势在必行,如今晋入最后阶段,华社党团终争相发言、呈书表达立场。
华人社会对于大是大非的课题,就是要有严正立场。
然而国情特殊,一旦面对无法改变,或者眼前一时无法改变的现实环境时,则需要变通的处理方式。《马来西亚教育大蓝图》的华教处境,正面关注之;关丹中华纠正批文“边争取、边办学”,这一切都是进取态度,没有轻言放弃。
古今许多伟大领袖,在现实中无法改变当前的环境时,均能另辟蹊径,继续追求目标;我们熟悉的一位就是中国邓小平。当年邓小平推动改革开放时,没有改动共产中国的社会主义体制。今天,仍然走出自由经济、资本主义的成就。这个比喻不尽恰当,却可作为一个参考角度。
马来西亚华人处在复杂的环境,早已培养各种应变能力。近期而言,有华团对926华教抗议事件的“认同但不参与”立场,及至关丹中华独中课题的“边争取、边办学”等,均属顺势应变做法,却不失务实之效。
维护母语教育,殊途同归。关丹中华独中建起来,也是体现了华教吋土必争的精神。华人社会认同关丹中华独中的身份,将是一个重要标签。因为要筹3000万令吉建校经费,需要全国同胞的支持。
工委会任重道远,就像众人所拍胸承诺的,必须确保贯彻独中办学理念。我们看到关丹华社坚定的立场,一定要把中华独中建起来。我要寄上一份祝福,期许关丹中华点燃了薪火、传承薪火;也希望有您的共鸣,接力推进华教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