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猪肉价格一路飙升,消费者怨声载道,不少人把气出在猪农身上,认为是他们故意抬价。可是真相并没有那么简单。马来西亚猪肉市场的混乱,并不是农民“黑心”,而是因为非洲猪瘟(ASF)入侵、非法走私横行、政府行动迟缓,才让整个产业陷入危机。

非洲猪瘟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病毒,至今没有有效疫苗。一旦传入农场,死亡率几乎百分之百。今年,雪兰莪已有超过7万头猪被扑杀,整个行业人心惶惶。

更可怕的是,非法进口和走私不断。仅今年,就有数百吨走私猪肉在港口被查获。问题是,查获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暗门”依旧存在。病毒很可能就是通过这些漏洞,静悄悄进入本地市场。

为什么不立刻封杀?

其实,早在几年前,政府就宣布禁止从出现非洲猪瘟国家进口猪只和猪肉。但禁令≠安全。执法若松懈、监管若不到位,再严的法律也只是纸上谈兵。

砂拉越早已禁止从半岛输入活猪和猪肉产品,还要求进口必须来自没有非洲猪瘟国家。但在半岛,联邦与州政府之间的步调并不一致。有人怀疑,是否因为政治意愿不足,还是利益关系太复杂?这是社会必须追问的问题。

联邦与州政府之间长期互相推诿,大家都在“打太极”。问题是,要拖到什么时候?难道要等整个养猪业死光,才肯坐下来一起合作?

宗教与产业:真的不相容吗?

有人说,因为马来西亚是穆斯林国家,所以政府对养猪业“不上心”。但这说法未必成立。其他以穆斯林为主的国家,例如埃及,也存在猪肉产业,虽然多数人不食用,但仍允许少数群体和出口市场存在。

因此,问题的根本并不是宗教,而是政策。若高层缺乏支持本地猪农的意愿,养猪业自然在补贴、保障和资源分配上处于劣势。

谁才是“猪肉贵”的真凶?

猪农把猪卖给屠宰场或中盘商,再进入市场。可走私猪肉和非法进口往往更便宜,中盘商当然趋之若鹜。于是,本地农民在高防疫成本、随时可能被扑杀的压力下,反而失去市场。

消费者看到猪肉涨价,就责怪农民“黑心”。但真正的问题是:非法进口冲击市场,政府监管不到位,成本层层加码。猪农才是被夹在中间的弱者。

更糟糕的是,市场上进口猪肉数量庞大(合法与非法都有),表面上供应似乎“不缺”,但其实这是用进口量掩盖本地产能崩塌的真相。很多餐馆为了降低成本,大量使用进口肉,久而久之消费者已习惯,却没意识到这正在挤压本地猪肉的生存空间。

很多消费者其实不知道怎么分辨本地猪肉和进口猪肉。最简单的方法,其实是“闻”。依据本人多年的观察,本地猪肉基本上没有什么臊味,煮出来干净清爽,几乎没有额外的骚味;进口猪肉,尤其是走私或低价进入的,往往一打开包装就有一股浓烈的猪骚味,有时甚至带著公猪特有的刺鼻腥臭。肉色看上去也偏深沉油腻,煮过之后汤底浑浊,吃起来味道沉重。正因为如此,很多人说在外面餐馆吃到的猪肉味道怪异,就是因为用了进口肉。而真正的本地猪肉,肉质细嫩,汤头清甜,几乎没有多馀的猪臊味。

更值得注意的是,巴刹上常有“进口肉混本地肉”一起卖。肉贩辩称猪肉异味是“猪体质问题”,但事实上,公猪若未阉割常有明显骚味,加上冷冻时间长、反复解冻,腥味更重。这才是进口肉“猪骚味”的真正原因。本地新鲜猪肉几乎没有这种怪味,这是消费者最能分辨的关键。

至于“黑心猪肉”,常指病死猪肉、未检疫肉、掺假的非法肉,或冷冻过久的肉。消费者当然该警惕,但真正更危险的是非洲猪瘟病毒与走私肉背后的漏洞。

如果本地猪业倒下会怎样?

很多人以为,反正可以靠进口猪肉来填补缺口,但这是一个危险的幻想。若本地猪场彻底倒下,马来西亚的食品安全将完全依赖进口,一旦国际市场价格波动或出口国爆发疫情,我们甚至可能面临无肉可买的窘境。

与此同时,猪肉价格将长期维持在高位,消费者只能承受贵价却品质低劣的肉品。更严重的是,与养猪业紧密相关的屠宰、运输、饲料、兽医等整个产业链也会随之崩溃,成千上万个工作岗位消失,对本地经济造成沉重打击。餐桌文化也会改变,消费者再也吃不到那种“新鲜无味”的本地猪肉,而只能接受臊味浓烈的进口肉。最可怕的是,国家将彻底丧失粮食自主权,未来只能完全依赖外国供应,任人摆布。

政府必须做什么?

要让产业走出困境,政府必须展现真正的决心。首先,应当坚决禁止从出现非洲猪瘟国家进口任何猪只和猪肉产品,并同时加强边境与内陆的巡查,杜绝走私与暗门。其次,每一批进口猪肉都必须有严格的检测与检验证明,不能让“纸上安全”替代实质把关。与此同时,农务、兽医、海关等部门必须跨部门合作,建立起透明高效的信息共享机制,才能确保执法行动不再各扫门前雪。

除此之外,政府也必须给予本地猪农合理的补偿与扶持,包括贷款、保险和防疫资金,让他们有能力重新站起来,而不是在扑杀后陷入绝境。最后,还必须提高公众认知,让消费者明白今日猪肉价格上涨的背后,其实是防疫成本与非法走私的恶果,而不是农民的贪婪。只有这样,消费者才会理解并支持本地猪农,共同守住餐桌安全。

别再让猪农孤军奋战

非洲猪瘟不是单纯的猪病,它是国家粮食安全、公共卫生与经济稳定的问题。今天我们若不堵住走私与非法进口,明天遭殃的不是猪农,而是所有消费者。

猪肉不是奢侈品,而是许多人餐桌上的基本食材。别再把怒火发泄在农民身上。真正该被追问的是:政府,究竟要不要保护本地产业?要不要守住最后一道防线?

别再互相推诿,不要再拖延,政府必须马上行动。否则,最后消失的不只是猪肉,而是一个国家的产业根基。只有答案明确、行动果断,我们的猪肉市场才能恢复健康。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图取自《香港01》

许绍雄出殡众星扶灵 佘诗曼含泪道别“父亲”

阅读全文
野村证券发布报告称,中国政府呼吁国民暂缓赴日本,将导致日本经济最少损失2兆2000亿日圆,国内生产总值被拉低0.36%。(法新社档案照)

中国采反制措施 日本经济恐遭重创

阅读全文
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大马人对自身财务前景的信心正在减弱,导致许多人削减非必要支出,并把重心放在日常必需品上。(档案照)

越来越担忧三件事 超四成大马人难应付基本开销

阅读全文

印度裔男子遭洪水冲走 迄今生死未卜继续搜寻

阅读全文

你好!大熊猫 “星辰 晓月”

阅读全文

【LIVE】大熊猫“辰星 晓月” 抵达动物园

阅读全文

张苑柔:数据即石油?AI时代的企业新竞争力

八方论见

还记得上世纪的石油大亨吗?谁能掌握石油,谁就能驱动汽车、工厂与整个世界的工业经济。进入21世纪后,这句话有了新的版本“数...

阅读全文

程健鹏:RON95补贴背后的真相,我们敢不敢正视?

八方论见

每年UPU放榜,大学学额不足的争论都会重演。许多优秀学生进不了心仪科系,家长愤怒、学生失望,社交媒体充斥著“政府不重视教...

阅读全文

张优杰:东盟与华盛顿站在一起才是更好的选择

八方论见

在吉隆坡举行的第57届东盟经济部长会议,凸显了该地区长期陷入的经济与安全“对冲”教条的徒劳无功,而缺乏直面现实的意愿。东...

阅读全文

邓国平:罗里夺命祸不单行,执法失守才是元凶

八方论见

一宗4车连环车祸,在雪州武吉加影收费站酿成1死8伤惨剧,一岁男童惨被抛飞车底,当场殒命。警方虽已逮捕42岁的肇祸罗里司机...

阅读全文

曾志涛:AI时代的竞争力将取决于学习力

八方论见

不久前,Google DeepMind 的首席执行员 Demis Hassabis 在一次公开场合中提醒年轻人,未来最重...

阅读全文

赖芊翠:当噱头越过底线

八方论见

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创意与噱头几乎成了争夺注意力的利器。社交媒体的扩散力,使任何一次“出格”的举动,都可能瞬间成为...

阅读全文

黄建通:教师是服务业吗?——教育本质与社会期待的反思

八方论见

在教育体系中,学校、家长、教师和学生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著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教育的期待不断提高,对学校和教师提出的...

阅读全文

柯福特:记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我谈华教四君子

八方论见

董教总与新纪元大学学院在2025年9月17-18日举办了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吸引了来自东盟十国和中国等地多位学者的到来...

阅读全文

张瀚元:失去粤语的怡保会是什么样?

八方论见

如果有一天,怡保街头再也听不见粤语,那熟悉的吆喝声、轻快的笑骂声、摊贩间的讨价还价,都将化作一片寂静。那不是声音的缺席,...

阅读全文

谢东成:“以”打六国为了谁?

八方论见

来到了9月,战火还是围绕著中东这个大战场,以色列继续围剿巴勒斯坦之馀,竟然同时攻打卡塔尔、也门、黎巴嫩、叙利亚、突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