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Google DeepMind 的首席执行员 Demis Hassabis 在一次公开场合中提醒年轻人,未来最重要的技能不是某个具体的专业,而是“学习如何学习”。这句话听来简单,却道出了人工智能浪潮下最深刻的挑战与出路。在一个变化越来越快,未来越来越难以预测的时代,真正决定一个人能否生存与突围的,不是掌握多少现成知识,而是能否快速更新自己,不断学习新事物。

人工智能的崛起,已经让世界看见了技能的保质期如何急速缩短。以翻译与写作为例,过去需要数年训练的功夫,如今一部生成式AI便能在几秒钟内完成初稿。客服岗位、基础编程,甚至新闻摘要,也正一步步被自动化取代。是的,传统的职业路径已经不再稳固,那种学一门手艺吃一辈子饭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今天在大学课堂上习的知识,可能在毕业几年后就被新科技淘汰。换句话说,竞争力不再来自于一次性的学历文凭,而是来自于持续学习的能力。

然而,回看国内的教育与职场环境,我们似乎尚未真正准备好迎接这种转变。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制度以考试为主,学生被训练成答题机器,擅长背诵与应试,却缺乏独立探索和批判思维。大学课程也大多按部就班,鼓励学生遵循标准答案,却鲜少培养他们在未知中摸索的勇气。

等到毕业进入职场,许多人便把学习停留在领到文凭的那一刻,缺乏持续进修的动力。企业方面,培训制度往往流于形式,愿意真正投资员工再培训的雇主并不多。结果,这种氛围造成年轻人就业竞争力不足,企业人才难求,形成恶性循环。

所谓学习力,并不等于死记硬背,而是一种能够主动吸收、筛选、并应用新知识的能力。这是一种“元技能”(meta-skill),意味著它可以放大所有其他技能的效用。具备学习力的人,不但能掌握新工具,更能跨领域迁移,把人工智能运用到金融、医疗、教育或创意产业之中,也能在面对信息爆炸时辨别真伪,做出独立判断。换句话说,学习力就是面对未知的底气。

当然,学习力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口号层面。政策上,政府需要检视现有的培训基金,例如HRDF,是否能够灵活支持终身学习与跨领域再培训。教育体系则必须从中学到大学逐步改革,减少过度依赖考试的文化,让学生在课堂之外有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间。企业也必须改变心态,不再把培训视为开支,而是视为投资。

若没有系统性的推动,所谓的终身学习很可能只是一纸空谈。更重要的是,学习机会必须公平,因为城乡差距与收入差异,都会决定一个人能否接触到新科技与新知识。如果这一层面被忽视,AI时代的数字鸿沟只会越来越大。

当然,除了宏观的政策与教育改革,我们在个人层面也能从日常生活开始培养学习力。例如,每天花一点时间阅读,哪怕只是几页书本或报纸,都能让大脑保持敏锐;不要害怕新工具,试著把AI当作助手,学习如何善用它。我们也可以刻意跨出舒适圈,尝试接触与自己专业无关的知识,这种跨界训练往往能激发新的想法。学习也不能只是被动吸收,必须通过写作、讲述或小项目来输出,把知识内化。与此同时,大家也不妨加入一些积极的学习社群或读书会,与家人、朋友或同事分享知识资源,让学习变得更有动力和乐趣。

人工智能不是洪水猛兽,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放大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粗浅来说,会学习的人,AI 会让他更强大;不会学习的人,AI则会让他更快被淘汰。与其追逐一时的热门技能,不如培养自己持续学习的能力。因为在AI时代,最终的竞争力很大程度将取决于学习力。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图取自《香港01》

许绍雄出殡众星扶灵 佘诗曼含泪道别“父亲”

阅读全文
野村证券发布报告称,中国政府呼吁国民暂缓赴日本,将导致日本经济最少损失2兆2000亿日圆,国内生产总值被拉低0.36%。(法新社档案照)

中国采反制措施 日本经济恐遭重创

阅读全文
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大马人对自身财务前景的信心正在减弱,导致许多人削减非必要支出,并把重心放在日常必需品上。(档案照)

越来越担忧三件事 超四成大马人难应付基本开销

阅读全文

印度裔男子遭洪水冲走 迄今生死未卜继续搜寻

阅读全文

你好!大熊猫 “星辰 晓月”

阅读全文

【LIVE】大熊猫“辰星 晓月” 抵达动物园

阅读全文

赖芊翠:当噱头越过底线

八方论见

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创意与噱头几乎成了争夺注意力的利器。社交媒体的扩散力,使任何一次“出格”的举动,都可能瞬间成为...

阅读全文

黄建通:教师是服务业吗?——教育本质与社会期待的反思

八方论见

在教育体系中,学校、家长、教师和学生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著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教育的期待不断提高,对学校和教师提出的...

阅读全文

柯福特:记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我谈华教四君子

八方论见

董教总与新纪元大学学院在2025年9月17-18日举办了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吸引了来自东盟十国和中国等地多位学者的到来...

阅读全文

张瀚元:失去粤语的怡保会是什么样?

八方论见

如果有一天,怡保街头再也听不见粤语,那熟悉的吆喝声、轻快的笑骂声、摊贩间的讨价还价,都将化作一片寂静。那不是声音的缺席,...

阅读全文

谢东成:“以”打六国为了谁?

八方论见

来到了9月,战火还是围绕著中东这个大战场,以色列继续围剿巴勒斯坦之馀,竟然同时攻打卡塔尔、也门、黎巴嫩、叙利亚、突尼斯,...

阅读全文

房怡谅:疫情后的新形态旅居生活方式

八方论见

大约从2024年开始,马来西亚在外国人圈子之间逐渐火红起来,包括中港台、日韩、西方社会,以及中东地区等的外国人,都纷纷以...

阅读全文

张大鹏——北京亦庄机器人热:一场资本与产业的“双向奔赴”​​

八方论见

8月,从世界机器人大会到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再到全球首个具身智能机器人4S店和机器人主题餐厅开业,北京密集向公众展示机...

阅读全文

邓国平:国大党“职位焦虑症”,人民看得一清二楚

八方论见

国阵主席拿督斯里阿末扎希公开表示,将亲自向国大党主席丹斯里威尼斯瓦兰询问,澄清是否要跳槽加入国盟的传闻。消息一出,公众的...

阅读全文

谢委谒:行动党默许巫统家暴的不得已

八方论见

马华近来讥讽行动党像“渣男”,一会儿骂人贪腐,一会儿又亲热合作。其实这比喻还算保守,若要更贴切,行动党更像一位“人尽可夫...

阅读全文

谭政宗:播客崛起——大马声音的新公共广场

八方论见

近年来,播客产业在全球飞速成长。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播客市场规模已达至362.8亿美元,预计在2025年将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