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讯爆炸的时代,社交媒体已成为人们分享生活点滴的平台,教师也不例外。越来越多教师通过短视频或贴文记录教学日常,分享课堂点滴,传递正向能量。此类内容的确能为学生和同行带来启发与动力,营造积极的教育氛围。

然而,社交媒体上也充斥著另一种声音——不少年轻教师辞去教职,转而投身自媒体、成为网红,甚至创办补习中心。他们不断强调辞职后的自由与高收入,描绘出一幅理想化的“跳出讲台”图景。此类现象频繁曝光,潜移默化地影响著仍在求学的师范生,也让身心疲惫的教师更坚定离职的想法。

根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22年有5306名教师申请提早退休,2023年更上升至6394人,增幅达17%。进一步分析发现,促使教师提前离职的主要原因包括:重复繁琐的行政任务、沉重的文书工作、调派问题引发的家庭分离、长期处于身心疲惫状态、制度缺乏弹性,以及对教育方向感到失望。教师工会指出,许多教师感叹“已尽力而为”,但“所付出的努力并未被理解或尊重”,选择在仍保有尊严时提前离开讲台。

除了面对行政任务、家长及学生的压力,有些教师还必须应对家协与董事部的各种期待。许多附加工作源自校外团体的要求,虽然出发点皆是为了学生福祉,但若教师的付出未被珍惜与尊重,长期累积的委屈将难以释怀。部分家协或董事部甚至视教师为“义工”,误以为教师理所当然要为他们无偿服务。这种对教师角色的误解,正在逐渐蚕食教育工作者的热诚。

更令人担忧的是,教师的权威和安全感也面临动摇。例如,近日发生一宗轰动新闻:某中学生因逃课不上体育课被老师训斥时,竟当众挥拳打老师的脸。这种对师长毫无敬意的行为令人震惊,也让人深思教育氛围出现了什么问题。与此同时,一些有心人士更是滥用社交媒体,把教师教学上的大小事公诸于网络,甚至蓄意剪辑、扭曲事实,以达到个人目的,抹黑教师形象。教师稍有不慎就成了网民攻击的对象,遭遇网暴。

这些种种,也正在悄悄磨灭教师对教育的热忱。社交媒体对职业的误导也加剧了这一趋势。许多职业被过度美化,收入被无限放大,相比之下,教师的薪资虽稳定,却属中等偏低——“饿不死,却也富不了”。假期多、工时固定、“铁饭碗”的吸引力,在新时代青年的眼中已不再有优势。他们更重视自由度、成就感与自主性,而非体制内的稳定与规矩。

的确,教师薪资并不高,属于“饿不死但不会大富大贵”的职业。在社交平台上,人们更容易接触到看似收入高、工作自由的行业,而教师这份职业恰恰两者皆无,唯一最吸引人的是学校假期多,看似“半天工”及“铁饭碗”。虽然教师假期确实较其他公务员或私人界多,但年轻一代早已不再被“假期长”所吸引。他们更在乎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情绪支持、职涯发展以及成就感。

高压力

在马来西亚公务员体系中,最为人熟知的职业莫过于教师、医生与警察。这些职业各自肩负不同使命,但也共同面对高压力与公众期待的双重夹击。以教师为例,其收入虽属中等水平,工作却繁重琐碎。然而,若与医生或实习医生相较,教师的工作仍属相对“规律”与“轻松”的一类。医生虽拥有较高薪资,但需承担极大心理与生理压力,工时冗长,时常必须随时待命(on call),无法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虽然政府提供相关津贴,但若换算成每小时报酬,实质上堪称“廉价劳工”。正如教师逐渐逃离教育岗位,许多医生也选择离开政府医疗体系,寻求更可持续的发展与生活质量。

这一连串现象背后,反映的已不只是个别选择,而是整个社会对“职业价值”与“工作意义”的重新思考。教师、医生等服务型专业人员正在承受外界期待与内部制度压力的双重挤压。究竟是什么问题导致教师大量离职?我们应如何改善教育生态,挽留人才?

要留住有理想的教师,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教育政策应更具一致性与前瞻性,减少行政负担,赋予教师更多专业自主;同时,应营造正向支持的工作文化,让教师感受到被信任、被尊重。唯有如此,教育才能重拾初心,教师才愿意长久坚守讲台,为下一代点燃希望。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图取自《香港01》

许绍雄出殡众星扶灵 佘诗曼含泪道别“父亲”

阅读全文
野村证券发布报告称,中国政府呼吁国民暂缓赴日本,将导致日本经济最少损失2兆2000亿日圆,国内生产总值被拉低0.36%。(法新社档案照)

中国采反制措施 日本经济恐遭重创

阅读全文
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大马人对自身财务前景的信心正在减弱,导致许多人削减非必要支出,并把重心放在日常必需品上。(档案照)

越来越担忧三件事 超四成大马人难应付基本开销

阅读全文

印度裔男子遭洪水冲走 迄今生死未卜继续搜寻

阅读全文

你好!大熊猫 “星辰 晓月”

阅读全文

【LIVE】大熊猫“辰星 晓月” 抵达动物园

阅读全文

林春发:独行快、众行远~记726挺艺文8.0颁奖典礼讲话

八方论见

2025年7月26日星期六是好日子、是《挺艺文8.0万紫千红》颁奖典礼、元生集团总部早上迎来了祖国各地的艺文精英们,场面...

阅读全文

刘美莎:泰柬停火 安华让世界看见马来西亚份量

八方论见

2025年7月,马来西亚历史写下精彩的一笔。身为东盟轮值主席国的首相安华成功促成泰国与柬埔寨停火协议,让长期紧张的边境冲...

阅读全文

林嘉年:珍惜书店

八方论见

7月26日,当首都独立广场被所谓号称50万黑衣人聚会,不满首相的施政,要求首相下台时,我却没一丝心思,虽也不满首相没有为...

阅读全文

谢委谒:倒安华大集会后记:看希盟盲粉无知与傲慢

八方论见

726马来同胞走上街头集体表达对安华政权的极度不满,而与此同时,各大中文媒体的现场直播间里也坐满了华裔观众,他们不是出于...

阅读全文

林文杰:丹中舞台上的AI与淘宝:返校之旅,看见华教新未来

八方论见

东海岸熟悉的椰林与海风,空气中那股熟悉的恬淡,总能瞬间将人拉回年少的记忆里。这一次,我为了参加母校吉兰丹中华独立中学(丹...

阅读全文

陈启华:安华派31亿令吉国庆大红包

八方论见

昌明政府上台以来,积极推动经济改革、大力吸引外资、重振大马经济。经过两年半的努力,终于奏效。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显示国家经...

阅读全文

曾志涛:AI颠覆电影工业生态,我们准备好了吗?

八方论见

据英国《卫报》,两位导演借助谷歌的Veo以及OpenAI的Sora与Midjourney,制作出一部逼真的AI短片《Mi...

阅读全文

谢东成:“世界火药库”新引爆

八方论见

“世界火药库”通常是指局势紧张, 容易爆发冲突的地区。全球有几个被广泛关注的”火药库”,包括:欧洲地区、中东地区和亚太地...

阅读全文

黄以勒:神奇的100令吉——杯水车薪的“经济奇迹”?

八方论见

在电影《猩球崛起》中,人类因资源短缺走向灭亡。当我们面对电费调涨、加税、生活成本暴涨的现实,这部电影的画面不禁浮现在眼前...

阅读全文

谢委谒:726全民必须上街的理由

八方论见

726不是一个普通的日期,它是一个命运的转折点,是这个国家在沉默与奋起之间的最后选择。当一个原本承诺改革的政府变得更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