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六月,传闻政府对华文小学的拨款金额,从2020年前首相敦马哈迪时的1亿令吉,到2021年丹斯里慕尤丁的1亿405万令吉,再减少至2022年拿督斯里依斯迈沙比里时的1亿2000万令吉,而到现任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只剩3000万令吉。
然而,这项说法被教育部副部长林慧英否认。她也表示,今年的拨款“绝对不会少过”去年的拨款,而各校所获的款项,将在两周内有所定案。
林慧英表示,“一旦所有学校的维修拨款都有了定案,将公布完整名单,让社会了解每所获得拨款的学校与数额。”
到了九月初,林慧英透露,向政府申请维修拨款的816所半津贴华小,已获得教育部发放拨款。林慧英表示,所有半津贴学校的拨款申请,如果金额少于5万令吉,将会获得全额拨款,而如果金额超过5万令吉,将会根据具体情况审批拨款;这就意味著所有申请的学校至少都能够获得5万令吉的拨款。
然而,到了十月,林慧英却没有如早前所说的,公布“完整”名单,以及每间学校所获得的总拨款数额。
今年二月,行动党全国主席林冠英表示,2023年财政预算案给予华校的拨款会与希盟第一度执政时一样,不会减少。
奇怪的是,如今2024年财政预算案已经快要出炉,人们都还不清楚华校的总拨款是多少。
董总主席陈大锦对此表示,在来临的2024年财政预算案,华社非常关注政府是否会制度化拨款给华校,特别是华文独中和国民型中学。
是的,国内的华校目前尚欠缺制度化拨款。制度化拨款机制是一种公正透明的方式,有助于避免上述问题,从而确保资金被公平分配和有效利用。
身为执政党国席最多的政党,行动党应当履行承诺,在政策、法律和制度层面著手,解除华校的拨款限制,以一劳永逸的方式解决华校缺乏拨款的问题。
人们对行动党致力推动华校制度化拨款,促使政府制定明确的资金分配标准和准则方面寄予厚望。这当然也包括要求政府在年度预算或其他周期性预算中明确地列出并保留资金,同时制定相关政策,以确保拨款的合法性。
此外,行动党应鞭策政府制定明确的拨款标准和准则,以便能够评估个别华校的资金需求。这些标准和准则可以涵盖学校规模、学生人数、地区经济情况等因素,同时根据各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度的资金调整,以确保拨款分配更具有公正性。
为了确保拨款公平合理,行动党可以劝谕政府设立专门的委员会或机构,负责审查和批准华校拨款申请,以确保整个拨款流程的透明度。
制度化拨款机制必须同时制定灵活的长期规划,以确保这一机制在未来能够持续有效,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综合上述观点,做为执政党的主力,行动党任重道远,应当全力推动制度化拨款,从根本上解决华校面临的资金问题。这样的举措不仅可以确保华校稳健发展,还能避免政治争议,确保资金分配公正、透明、合理。希望行动党能够高度重视这一建议,为华教的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