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政府日前遣返大批难民,包括缅甸的罗兴亚“无国籍人”,受到国际关注,也在国内引起热论。
有者主张人道精神要求收留和救济难民,惟不少人虽然同情难民,却觉得国家安全至上,实在没有多余的爱心。不禁想问,难民真的是天生危及国家安全的一班人吗?
罗兴亚族是在缅甸被压迫的少数族群,如果我们反对族群政治,拒绝种族主义的压迫和歧视,对罗兴亚族的关怀也要超越我们自己国/民族主义作祟的那道所谓“国家安全”的围墙。
关于缅甸,一般上我们都知道军人掌握政治大权,反对势力由翁山苏姬领导,从打压、开放、合作,其实都只是“缅族”(Bamar)政治菁英之间的事。缅甸官方承认135个族群,再分为八大族群,其中缅族就占了将近70%的人口,长期作为垄断国家政治权力的中心,甚至是缅甸英文国名Myanmar或Burma,更起源于最大族群Bamar。
缅族政治霸权引发政府与其他少数族群之间的冲突,包括克钦族(Kachin)、克伦族(Karen)、掸族(Shan)等等。
缅甸自1948年从英国独立以来,在各邦面对民族解放武装部队的起事,直到今天也没完没了。
30%非缅族的七大族群都已经受到缅甸政府的边缘化,官方不承认的罗兴亚族(Rohingya)只有更悲惨的遭遇。罗兴亚族是由早期穆斯林移民的后裔经由本土化演变形成,数百年来聚居在阿拉干(Arakan)或现称若开邦(Rakhine State)的地方,却基于宗教差异,过往一直被当地占多数人的若开族排挤。
东南亚需援手
若开族是缅甸少数七大族群之一,罗兴亚族则是少数中的少数,在佛教为主的缅甸社会受尽欺压,缅甸政府拒绝承认他们作为缅甸的一分子,大部分罗兴亚人无法享有缅甸国籍,更妄谈教育、医疗或其他社会保障。无奈,就连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翁山苏姬,也没有为罗兴亚族发声。
数十万的罗兴亚人纷纷逃离缅甸,变成在海上漂流的难民,遭到东南亚其他国家拒于门外。许多东南亚国家包括马来西亚,都不是签署联合国《难民地位公约》的缔约国,难民没有受保护的法定地位和权利,常被当作非法入境的犯人处理,直接将他们遣返就违反了不驱回原则。
即使被缅甸政府当成孟加拉的非法难民,罗兴亚人事实上也不获孟加拉政府的欢迎。流离失所的罗兴亚人,更多时候沦为人口贩卖、强迫劳动、强暴、疾病等等的受害者。
罗兴亚难民在东南亚各国海域流动已是既定事实,与其让他们偷偷潜入,不如给他们庇护,关切难民的处境和需求。
马来西亚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应站在一定的高度正视此事,带领各国共同检讨难民政策,而非一味阻止难民著陆、将他们遣返,提供一些补给品打发就自以为人道主义,或与邻国互踢皮球。
东盟各国确实有必要著手救援,譬如与国际组织及非政府组织协力、广设难民营、给予补给品、提供工作机会等等,否则让黑市有机可乘,人口贩卖的问题更猖獗,连带影响其他非法活动。
我们必须改变自己的预设立场,生活受到基本保障与安置的难民并不会带来危险,地下经济坐大才是对社会治安乃至国家安全最大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