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总的内斗为何越来越激烈,难以收场?原因很简单,因为出现四派人物在掺和与较劲,而之间各有各的算计与利益,一派是面子派、一派是权力派、一派是骑墙派、一派是反动派。
面子派代表是叶新田,作为董总主席,在位没犯大错却要被人推翻,孰可忍孰不可忍,面子往哪摆?况且还有许多追随者。
权力派代表人物是傅振荃,作为董总秘书长,看来是个莽夫,只知道冲锋陷阵。到现在口口声声说是要改革董总,但所有人都坠入雾里,改革的计划书与议程在哪里?就是推翻了现任主席,是否有自己的“影子内阁成员”,这样你才能让群众有选择权,到底是“强势内阁”还是“乌合之众”?
骑墙派代表人物是陈友信,作为隆雪华堂的会长。按理应该扮演调停的角色,希望彼此化干戈为玉帛,而不是乘机煽风点火,搬一批华团人物,杀到董总办公楼耀武扬威,表面要当“和事老”,但却是选边站。要嘛敢作敢当,不要“矫揉造作”。有担当者,才配称领袖呀。反动派代表人物是莫泰熙,作为前董总首席行政主任,对华教的贡献确实不容抹杀,但为了报早期被割除职位的“一箭之仇”,结合挑战派的做法令人诟病。如果当年是年纪因素退休,就应承认新陈代谢的规律,如果硬是要认为是“被驱逐”,那就立下不良示范,没完没了了。尽管华教大业是一路长征,难言退休,但也不应该视为“记仇愤恨”的借口。以致逮到机会,不得不希望“歼灭”对方而后快。
四派人物,其中三派掺和在一起,最终是剪不断理还乱,出现了华教史上最荒诞的连续剧。媒体一方面希望大家不要闹,一方面却热衷于连篇累牍的报道。如果没有媒体的“镁光灯”,这场连续剧应该会很快进入冷却期。
如果四派人物都回到自己原有的岗位,不要力求“曝光”,很快的华教就会暂时归于平静,如果真要再斗,那应该“依法办事”,把所有的争议交由法庭裁决,推翻主席是否有个机制,这是关键。如果没有机制,那就耐心等候,如果“急”,那就要举出“急”的理由。
马来西亚华人演艺人公会最近演了一出戏,要董总重选以筹款百万,是年度一等劣剧。如果出得起钱,就能熄争,华社早已经天下太平了。
现在,争议的各方应该是在法庭见真章,不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最终只会把华教大业葬送。到时再来吵是谁害死董总,就会是永远的“无头公案”了。再恶斗不休,华教就非踏上黄泉路上不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