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国民型中学和国立大学毕业,从小成绩一般,并不特出。在台湾的研究所表现比较好,以甲等成绩毕业,也获得年度硕士论文奖。自觉在研究所时期付出的努力,跟中学与大学时代,并无太大的差异。我想最主要的关键,是因为教学媒介语的转换。中学的教学媒介语是马来文,大学则是马来文和英文,而在台湾的研究所,则是华文。可能是比起其他语文,自己对华文的掌握程度更好,所以学习效益也有显著提升。说起来也有点尴尬,读了这么多年书,我是在读研究所时,才真正体悟到“求知”的乐趣。我读的是社会学,阅读文本以华文为主,英文为辅。虽然社会学本身是一个很有趣的科目,但最主要的,我想是因为透过自己最擅长的华文去做文本阅读与交流,而乐在其中。
马来西亚是一个由多元民族组成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母语,而马来文则被选定为大家的共同沟通语言。透过以马来文为主要教学媒介语之制定,增加学生对马来文的掌握能力,有其合理性。但我们也必须认清现实,一个非马来人,如华人,如果在学校场域以外的日常生活里,跟家人和朋友的主要沟通语言是华文、喜欢阅读华文书、习惯以华文做思考,如何能期待其比较少用的马来文,会跟华文一样好?如果不能以最擅长的语言做学习,如何能最大化地提升学习效率,并享受其中?
不同民族能有共同的沟通语言,这一点虽然很重要,但其重要性不能盖过一个人使用其擅长语言做学习,并获得更好学习效果的机会。如果一个人因为语言问题,不能收获最大的学习效果(也无法乐在其中),那损失的不仅是一个人,也是国家的整体竞争力。
母语教学效益佳
当马来文不再是大多数科目的教学媒介语,那学生的马来文会退步吗?在这个情况里,在学校增加马来文学习时间,是可以考虑/谅解的。我建议增加马来文学的学习。我们不再需要透过历史、地理研究、生活技能等非马来文课去学习马来文,而是实实在在地透过马来文学,去了解其丰富内涵,去感悟这个语言和其背后整个民族文化的美。当一个语言不再承担团结全民的重担,而是让每个学习它的人,都能乐在其中,并看见语言背后的整体民族文化,那这个语言,不才能在每个学习它的人心中,开出最美丽的果吗?
我也想对未来的中学生和大学生说:教学媒介语很重要,选择你最擅长或喜欢的语言为教学媒介语的学校。我相信一个人若以其最擅长或喜欢的语言做学习,不仅学习效果会更好,更重要的是,能排除语言障碍,而在学习过程里真正乐在其中。即使这种选择会付出更高的代价(如学费),也不要轻易放弃,如努力争取优秀生奖助学金。虽然挑战可能会因此而增加,但整个学习过程会是非常充实且有趣的。
透过语言团结全民的目标很重要。但在民主社会,一个人也有自由选择受教语言的自由与权利。选对语言,不仅能提升个人的学习效益,也能因此而增加国家的整体竞争力。更重要的是,透过自身最擅长或喜欢的语言做学习,而获得最大的学习乐趣,亦是一项基本人权。唯有人权获得尊重,团结全民的工作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