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东方日报》头版醒目大标题“‘阿拉’课题束手无策”,以及粗黑的摘要说明:“阿拉”字眼风波从一开始触动宗教与种族神经线,继而演变成马来人左右翼的(派系)斗争,使事件变得更为错综复杂,焦点愈来愈模糊。而掌政者亦缺乏勇气和前瞻性的魄力来解决这道难题,让事件继续消耗社会资源……”。光是不及100字的摘要,看了令笔者震惊、转圈圈!
就了解,2009年杪,先是高庭(法官刘美兰)裁决天主教《先锋报》可使用“阿拉”字眼,裁定内政部禁用此字眼的决定无效及不合法,随即激起千层浪。后有上诉庭准许内政部上诉,裁决内政部禁止《先锋报》使用“阿拉”字眼并没违宪,是以该报不得用“阿拉”字眼。
如今,朝野及各相关方面,有者回避、有者更“叠声”地各说各话,未有交集。这纷乱不安与“盲点”,笔者就要谈一谈心中些许的感触了。
佛曰:本来无一物,何来分你我!佛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来许不许╱得不得(用)!?
“本来无一物”即然提到本来,就表示现在已经不是“本来”那个样子了。
心胸狭窄是一个人的秉性,在各个时期、各个年龄段、不同阶层的人都有,而且,还占有不小的比例。
心胸狭窄爱吃醋
三国时期的周瑜妒忌诸葛亮,就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心胸狭小者,其基本的心理特征有二:一是容不得人;二是容不下事。对比自己强的人嫉妒,对不如自己的人又看不起。换言之,他们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自我自私的特性决定了他们的世界里只能有他们自己而已。而且,他们的心是禁不起“风吹草动”的。须知!天下也没有人会喜欢与一个“心胸狭窄”的人交朋友的。
阿古个人是觉得“惟仁者能以大事小,惟智者能以小事大”。但偏偏就是会有比较固执的人,和心胸比较狭窄的人,老爱在滴咕抱怨老爱抗议炮轰别人什么的。
宗教信仰要和谐,无论你信什么,你都要学习宗教和谐的思想理念。
只有仁慈的人才能以宽容大事化小,只有聪慧的人才能以智力以小博大。不同的宗教教友之间也要团结,各个教派的教友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包容。且最后应也会找到“各取所需”嘛!
关于这个争议,让笔者联想到另外两事:比方说,点蜡烛在某些宗教传统是一种很基本的形式,我们很难界定它属于哪一个宗教或传统。(是不是呢?!)
再者,各宗教自古以来就有“尊重包容和谐”的优良传统。只是,我们现在社会所居住的是一个充满坚硬水泥的“干冷世界”,因为“烟雾迷漫”天际,即便抬头仰望,也已经无法看见“神迹”。因此每一个人都要期勉自己,与天地走近一点、亲近一点,要去攀这个“缘”。
宗教是共同思想的结晶。瞧,“阿拉”这样一个神圣的宗教“名号”,少数“人”却争执不断,阿古觉得更有点像男人单方面吃醋!所谓名为“爱”之其实是“害”之。
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皆此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