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与华校关系不只是资助者与被资助者,华校也是社区中的专门教育机构,在社区享有崇高地位,惟现今学校与社区的关系若即若离般,结果属于封闭系统学校,与社区并无多大的互动。本文皆在以吉隆坡尊孔独立中学与茨厂街为例,说明学校与其社区的互动制造两者的双赢。
学校与社区的结合
现今的教学改革,强调学校与周围社区的融合,因学校与社区的关系密不可分,彼此并不孤立,个人的学习除了学校教育外,社区亦是最佳的学习场所。教师与家长配合,从事社区参与服务的教学推动工作,跨越学校围墙的藩篱来共同参与社区活动,使社区学习具地方文化,进而活化社区,是学校走入社区并赋予学习意义的发展模式。(林振春,2002)
茨厂街社区的价值与危机茨厂街社区是都会里的老社区,蕴藏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产等待发掘,这里不仅是先人的筚路蓝缕,附近精武山旁一整片的独立公园,象征著默迪卡精神的竖立,还有晚近几年的民主示威都在这里发生过。
再者,没落的社区还会危及环境治安,凯林(George L. Kelling)在1982年的一篇题为〈Broken Windows〉的文章,指出了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尊孔与茨厂街
2009年尊孔中学在吴建成校长掌校期间,提出“让尊孔回到华社,让教育回归本味”,设计“专题报告”和户外教学强化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吴校长曾说,教育不能仅限于课室,也要把学生带到社会和大自然,与社会沟通,与自然对话,将两者当作教育的大课堂。(尊孔故事,2011)
因此,与其他学校相比,尊孔与茨厂街的互动算是比较多了的,历史科所推行的户外教学就以挖掘地方历史为目的,如2012年的《老街》和2013年的《开山印记》,都是以探索吉隆坡开埠史为主。
尊孔学校与社区现行的另一合作为劳育团与卫理公会合作所展开的劳育调研计划,让劳作生以参与社会服务及文化学习形式改善品德。这符合了尊孔因材施教的办学理念。
其实,学校应当视与社区为共同体,因社区兴旺也影响了学校的发展。茨厂街为人扼腕在于脏与乱,尊孔学生踏足茨厂街社区所见的就是排污糟糕的后巷与空气中的乌烟瘴气,造成学生不珍惜茨厂街。再者,茨厂街治安不靖也危及安全,学校通往苏丹街的小巷年初就发生了几起抢劫案,让常使用小巷的师生惶惶。
尊孔教学与社区营造
尊孔学校应视之为契机,以茨厂街人文为资源,开发本位特色教学,或参与社区营造,让学生将所学运用于此,回馈社区也得到历练。历史科户外教学,能以口述历史形式收集市井小民的故事,如老裁缝店邝福荣所缝制西装的故事、炸蕃薯球、江夏笑口枣几代人经营的故事等,茨厂街历史不应只有叶亚来、赵煜、叶宽胜等先贤足迹,它也是市井小民的社区。美设班则能绘制空间景观如老建筑、生活、街景。老师学生将此结合起来活化社区,形成生意盎然的社区生命力。
此外,再造社区也是维护学生的利益,如上文所提及的危险小巷,尊孔可带头“修补破窗”,与其等待当局处理,不如开始改造小巷如发动大扫除与美化小巷,定期在小巷举办活动,瓦解过去的负面印象转而让成为一条具有人文色彩的小巷。
学校与社区必须意识到两者为命运共同体,两者应当建立起伙伴关系,让资源得以共享。学校参与活化社区亦能为学生制造良好学习空间,且善用社区资源,设计特色本位课程,或强化已有教学。学校百年前一启蒙社会为己任,往后的新定位则能考虑成为社区学校。
参考资料:林振春(2002)。从社区教育理论谈学校社区化策略。教育资料集刊,27,45-61。
卓振宏(2013)。营造茨厂街。《当今大马》
尊孔学校(2011)。尊孔的故事
James Q. Wilsonand George L. Kelling (1982).BROKEN WINDOWS: The police and neighborhood safety (PDF).(非PDF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