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教师体罚学生”的新闻,你会不会有一句话浮现在脑海中——我们以前都是这样被打过来的。

只不过,今时不同往日。如今传出在学校内的体罚新闻,随时会被推上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

在这个星期,槟城有两名教师被提控上庭,其中一名47岁的教师被指在2023年8月2日,在学校纪律室内以藤条鞭打一名15岁男学生,导致受伤,涉嫌抵触《刑事法典》第324条(持械伤人)。另一名59岁的退休教师,则被指在同年12月6日,于同一所学校、针对同一名学生执行类似惩罚。

事件曝光后,有人批评教师体罚已“越界”,有人则为教师大叫委屈,认为这起案件的提控行为,无疑打击了教师群体的尊严与权威。

事实上,这并非孤立个案。早在2025年5月,彭亨一所中学也爆发类似事件。一名学生因制服不符合校规,被训导教师以藤条多次鞭打,造成大腿与臀部严重瘀伤,甚至无法坐下。学生家长拒绝校方和解,坚持报警并要求依法追究责任。

教育部随后介入调查,并重申体罚必须在合理范围内行使,任何造成学生身心伤害的行为,都可能触犯法律。

教育部已明文规定体罚准则

其实,在马来西亚的教育体系中,体罚并非完全被禁止。

教育部长法迪娜今年二月在国会中重申,《1959年教学条规(学校纪律)》及2003年第7号通令《教师鞭打学生的权力》已对体罚设下严格界限。

只有校长或经校长书面授权的教师,才可以对犯错的学生实施体罚;体罚仅限10岁至18岁的男学生,并且必须使用细小藤条,不得在公开场合进行,更不能出于愤怒或报复心态。

然而,纸上的条例与现实的执行之间,总会存在一段落差。

当教师面对一再违反纪律、挑战权威的学生时,情绪与理智的界线可能会模糊不清。

若教师缺乏专业训练,或在压力下过度反应,本意为教育的体罚,可能演变成暴力行为,导致学生严重受伤,进而让教师陷入法律与舆论的双重困境。

刑事提控应是最后手段

当教师被刑事罪名提控时,许多教育工作者心中都浮现同一个疑问——在如今的校园环境里,教师是否还敢严格执纪?

当然,教师肩负的主要任务,是教育使命,而不是不受约束的执法权力。教师执行的体罚必须游刃有馀,体现为人师表的专业判断,以身为成人的克制能力。

若惩戒行为确实造成学生受伤,相关单位有责任介入调查,以厘清事实。警察和司法介入的目的,并非羞辱教师,而是防止类似事件重演,让教育体系更透明、更可信。

教师需要制度的指导与支持,而不是司法的恐惧与外界的怀疑。如果学校和家长能良好沟通,相互谅解,事情就不需要无限上升到刑事提控。

因此,把教师扣押到法庭,应该是“最后的手段”,而非“惯常手段”。

体罚和辅导应双管齐下

回归校园,体罚的目的是教育与警戒,而不是羞辱与伤害。教师必须让每一次惩戒都合情、合理、合法,教师的尊严才能被维护,学生的权益才能被保护。

很多人感叹过去的学校都是“不打不成器”,所以会任由教师鞭打自己的孩子。但时代的转变,“藤条教育”已经是传统的教育手段,也不应该成为唯一的管教方式。

体罚的意义,在于让学生明白“行为有后果”,而非单纯制造恐惧。学校应更积极采用建设性的教育手段,例如辅导、品格教育等机制,让学生在反思中改过自新。

教师和家长需相互扶持

同时,家长的态度,也决定著体罚争议的走向。近年来,许多家长一旦孩子受到训斥,第一反应往往是上网投诉、报警处理,而非与教师沟通。这样的对立的氛围里,会让教师在执行纪律时顾虑重重。

说到底,教育是家庭与学校的共同事业,若家长不信任教师,教师便失去强大的后盾。

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建立在教师的专业、学生的自律与家长的理解之上。教师必须依法执行纪律,家长应理性看待惩戒,社会与媒体则应保持客观,避免一面倒的指责。

体罚教育的平衡,是“维护教师尊严”与“防止过度执法”之间,找到中间之道。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图取自《香港01》

许绍雄出殡众星扶灵 佘诗曼含泪道别“父亲”

阅读全文
野村证券发布报告称,中国政府呼吁国民暂缓赴日本,将导致日本经济最少损失2兆2000亿日圆,国内生产总值被拉低0.36%。(法新社档案照)

中国采反制措施 日本经济恐遭重创

阅读全文
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大马人对自身财务前景的信心正在减弱,导致许多人削减非必要支出,并把重心放在日常必需品上。(档案照)

越来越担忧三件事 超四成大马人难应付基本开销

阅读全文

印度裔男子遭洪水冲走 迄今生死未卜继续搜寻

阅读全文

你好!大熊猫 “星辰 晓月”

阅读全文

【LIVE】大熊猫“辰星 晓月” 抵达动物园

阅读全文

林华国:槟州政府高瞻远瞩 为宗教文化对话开新页

龙门阵

在宗教与文化多元并存的马来西亚,要推动跨信仰、跨文化的深层交流,并非易事。近日(10月4日至6日),槟州政府主办、槟州和...

阅读全文

王赫奇:MM2H不等于黄金签证:别让“第二家园”变成灰色身份

龙门阵

过去几年,越来越多外国企业家选择以马来西亚为东南亚据点。然而,很多人办理签证时只听说过大马第二家园计划(MM2H),误以...

阅读全文

刘华才:国油出售海外资产,乃国内财政压力所致?

龙门阵

国油近两年的操作,很多时候会让人感觉匪夷所思。今年6月,当媒体报道国油准备出售其在加拿大液化天然气项目和天然气储备时,这...

阅读全文

王展造:桌上有酒,碍著你什么事?

龙门阵

叶凡创立了微信群组,名曰“相约烤肉咯” 。叶凡:“明天大家到我家烤肉哦” 柳如烟:“太好了,我会带一些战斧牛排过去!” ...

阅读全文

梁洁莹:守护多元的骄傲

龙门阵

不久前在中国深圳举行的“中国羽球大师赛”中,大马混双组合陈堂杰与杜依蔚因他们的多语能力而成为赛事焦点之一。其中一段广为流...

阅读全文

老萧:理财建议总是互相矛盾?给不同等级的你三种“过关攻略”

龙门阵

你是否觉得理财很乱?一下有人叫你存钱,一下有人叫你创业,一下又有人叫你all-in买股票买基金。你之所以困惑,是因为他们...

阅读全文

陈振培:槟城最甜的误会

龙门阵

上一期当我写了一篇槟城猪肠粉后,就有人留言槟城不是只有炒粿条及福建虾面吗?其实槟城有很多很出色的街头美食,而这一期我们来...

阅读全文

周本兴:张庆信何错之有?!

龙门阵

虽然我这几天在日本冲绳岛旅游,也关注马来西亚的新闻,特别是有关政治的,有时像一杯被摇晃的红酒——看似优雅,实则暗潮汹涌。...

阅读全文

江立芙:庸俗,正在悄悄吞噬我们——拒绝庸俗,是思想的第一使命

龙门阵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谈谈方法》15岁时,读到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这一句哲学命题——“我思故我在。”最初看到这五个字,...

阅读全文

李荣健:从旅游部的酒看马来西亚的世俗困境

龙门阵

旅游、艺术及文化部活动提供酒精饮料课题掀起千重浪,首相安华已经发表声明严厉谴责部长张庆信和他的部门,表面上看来,我国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