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键盘上敲下“正义”的那一刻,我们以为自己完成了一次参与。点赞、评论、转发、喊口号——这些看似激昂的行为,仿佛是“做D野”的开始。但它真的是正义的样子吗?还是只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廉价、也最迷惑人的幻觉?

在一个人心疲惫、制度冷漠、公共表达日渐受限的社会里,舆论空间逐渐异化为情绪的避难所。愤怒不再引向解答,而是将问题封死。本人在〈当声音淹没了思考〉一文中就指出,许多“义愤填膺”的留言背后,往往是现实中长期“未被听见”的集体性痛感。但我们若止步于此,就低估了事态的复杂程度,因为,更深的不安,正藏在那些打著正义旗号的“匿名狂欢”中。

一、道德虚假性:当“义愤”成了一种表演

人们首先要面对的是一种极其普遍的心理机制:道德虚假性(Moral Hypocrisy)。这是指个体为了维护“道德人设”而表现出高调的道德立场,但其行为和判断并不真正受到道德原则的引导。

简单说,就是:我并不真的正义,我只是想让你觉得我正义。

这就是为什么会看到网络上“怒发冲冠”的人,在现实中却对家暴、职场PUA、邻里不公一言不发;那些在评论区里咆哮“不能沉默”的人,可能刚刚在会议上对一项不公的决策沉默点头。他们指责他人冷血、双标,却从不审视自己何时也做了同样的事。

这不是恶意,是机制使然:匿名性+无责任成本+快速反馈的虚拟环境,让人们太容易把“道德”当成一种滤镜,用来漂白自己,而非约束自己。

二、旁观者效应:你看见了,却不出手

接著是旁观者效应(Bystander Effect)。人们以为互联网打破了沉默,激发了参与,但其实它制造的是一种更冷漠的错觉:“这么多人都在说,我不说也没关系。”

评论区就是一个大型的“数字围观现场”。每一次公共事件引发舆情浪潮,总有成百上千条“正义之声”刷屏。但细看就会发现:绝大多数人只是简单转发、复述、转译情绪。他们不问事情源头,不看证据,不追进展,不关注最终的解决方案,甚至只看标题不读内文。他们只想要一个姿态:“我也在场。”

这种“在场感”是伪参与。看起来热血沸腾,实则人人退后一步。每个人都指望别人先站出来,而所有人最后都退回沉默。

三、虚假多数偏误:以为你“众望所归”,其实只是同温层共振

再来看虚假多数偏误(False Consensus Bias):人们总以为自己所持的观点,是“多数人的常识”。一条言辞激烈的评论获得几千个赞,便误以为这代表“民意”,代表“共识”。

但那往往只是演算法根据个人兴趣而精心挑选的一场幻觉。你所看到的“全民共识”,也许只是你和你的回音室。

在这场幻觉中,人们愈发走向极端。言论不再追求真实与平衡,而是比狠、比快、比谁能更快贴上标签、喊出结论、扣下帽子。你不是要讲出道理,而是要赢下话语权。在“快评即真理”的舆论机制下,理性被误解为冷漠,谨慎被解读成逃避。于是,“愤怒”成了新的美德,而“思考”则被当作背叛。

四、回音室效应:正义,被困在自我感动的循环里

这一切最终汇聚成回音室效应(Echo Chamber Effect),即人们只听见自己喜欢的声音,只关注和自己观点一致的信息源,所有反对声音都被屏蔽、贬低或标签化。

于是,不难看到一种越来越荒诞的情形:正义不再是追问,而是重述;不是判断,而是附和;不是求真,而是确认“我没错”。

整个互联网成了一座巨大的回音山谷,每个人都在说话,但没有人真正听见别人。所谓“共鸣”,不过是“自我感动的循环”。

真的想“做D野”吗?还是只想显得清醒?

我们当然不否定愤怒的正当性,也并不轻视公共表达的力量。但必须警惕的是:当愤怒成为参与的唯一方式,正义就很容易走样;当表达脱离行动,道德就变成了表演。

正义不该是一种“情绪立场”,而应该是一种理性承诺。它不是在热评第一的留言里,也不是在“谁骂得最响”的话题里,而是在那些不为流量、也不被看见时,依旧愿意去承担、去修复、去捍卫秩序的人身上。

而转发也并非无力,它可以唤起关注、放大声音、凝聚共识,尤其在社交媒体时代,这份“看见”本身就是一种起点。但社会真正的优化,往往还需有人走得更近、更深,站在现场、承担责任、推动制度。所以下次当你想喊出“这是不公”时,不妨也问问自己:除了留言,我还能为这件事做点什么实质的、正面的贡献?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图取自《香港01》

许绍雄出殡众星扶灵 佘诗曼含泪道别“父亲”

阅读全文
野村证券发布报告称,中国政府呼吁国民暂缓赴日本,将导致日本经济最少损失2兆2000亿日圆,国内生产总值被拉低0.36%。(法新社档案照)

中国采反制措施 日本经济恐遭重创

阅读全文
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大马人对自身财务前景的信心正在减弱,导致许多人削减非必要支出,并把重心放在日常必需品上。(档案照)

越来越担忧三件事 超四成大马人难应付基本开销

阅读全文

印度裔男子遭洪水冲走 迄今生死未卜继续搜寻

阅读全文

你好!大熊猫 “星辰 晓月”

阅读全文

【LIVE】大熊猫“辰星 晓月” 抵达动物园

阅读全文

郑名烈:高中选科不能马虎

龙门阵

又到了学年末,初中毕业生开始烦恼上高中要选择理科或商科,数理成绩好,大概没什么顾虑,选读理科可为自己三年后上大学填写就读...

阅读全文

黄瑞泰:人工智能不是思考外包

龙门阵

这几年科技产业中最火热的就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因为人工智能的应用而进入了崭新的发展形态。在这个趋势下,学校教育也...

阅读全文

戴子豪:部长,华社不是要火箭和马华比烂

龙门阵

前几天,行动党部长到访某中文报社,并接受专访。其中,该部长说:“我认为今天的马华比国大党还糟糕,马华必须决定立场,如果想...

阅读全文

朱冠华:新中国是事实还是宣传?解析国民党为何不能复兴中华(下)

龙门阵

中国自古王朝兴替基本遵循一个规律,就是新朝建立需要平分地权,维护社会稳定;反之,王朝末期会出现严重的土地兼并,无数农民沦...

阅读全文

周本兴:评杨祖强强奸案──让政治归政治,司法归司法

龙门阵

杨祖强--这个曾在喜来登政变后脱离行动党,摇身一变成为独立人士,并公开支持国盟慕尤丁的前议员,如今强奸印尼籍女佣案尘埃落...

阅读全文

陈伟智——北流五周年:让台湾音乐与世界接轨─大马也需要“北流”模式吗?

龙门阵

8月受台北流行音乐中心(北流)邀请,以参展人身份参与台湾年度音乐盛事“台北音乐博览会”及系列活动“JAM JAM ASI...

阅读全文

朱冠华:新中国是事实还是宣传?解析国民党为何不能复兴中华(上)

龙门阵

笔者成长的年代,基本上是充斥著否定和黑新中国的时代,当时的段子到现在还记忆犹新:“费尽心力要解放,如今改革又开放,一切回...

阅读全文

刘华才:国油被榨干来支付政府开支?

龙门阵

2025年6月,国油公司总裁兼集团首席执行员东姑莫哈末道菲对我国未来的能源市场发出警告,马来西亚有可能在短短5年内失去能...

阅读全文

梁洁莹:以月经为名

龙门阵

欣闻由槟城女性及儿童脉搏协会(NAWAKA)举办的槟州首个月经展,于日前顺利举行。月经展览的活动主题包括月经贫穷、月经假...

阅读全文

陈诗蓉:教育改革是全民的事

龙门阵

我国中小学将在2027年正式启动新课程(Kurikulum Persekolahan 2027,简称KP2027),以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