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在政党、社团与宗亲组织层面,曾经拥有过许多引以为傲的集体力量。有些社团是除了中港澳台以外最活跃以及最有凝聚力的组织。从捍卫母语教育、凝聚校友情谊、关注经济议题,到宗亲乡团维系族群情感,华社组织一度呈现百花齐放的盛况,构筑起华社团结自强的重要支柱。

然而近年来,社团内部分裂的状况屡见不鲜,乱象丛生,青黄不接的问题更是日益严重。

这样的分裂,很直接地反映在行动力的衰退与新生代的集体疏离。无论是政党之间的争斗,还是社团内部的权力内耗,最终导致的共同后果是:年轻人逐渐冷感,组织逐步失能,华社原有的影响力也在一点一滴地流失。

政党斗争:马华与行动党超过半世纪对立

政党的对立是华社长期分裂的起点。马华与行动党横跨半世纪的敌对关系,早已不是政见之争,而是情绪与标签的攻防。

这种零和思维主导下的政治斗争,久而久之已内化为一种社群撕裂文化。每一次公共政策争议,都在主流媒体上演两党之间的互相指责、抢功或者甩锅的戏码。原本可以携手争取的议题,最终却被消耗在各自为政、各自表述的内斗之中,让华社陷入“声音很大、成效很小”的困局。

这种对立,也渐渐扩散至华社基层与各类组织之中,成为内耗文化的温床。

华团乱象:从称兄道弟,到势不两立

宗亲会与乡团,曾是马来西亚华人社会最为稳固的基石。它们承载著乡情、族谱与文化的延续,也凝聚了社群内部的资源与网络。可惜的是,近年来这些原本象征团结与认同的组织,却频频传出内哄争端,从“称兄道弟”的热络,演变为“势不两立”的对立。

许多纷争的源头,都发生在理事会改选或资源重整的关键时刻。一些领袖即便任期已满,仍不愿交棒,透过修改章程、安排代理人,甚至另起炉灶设立平行组织,导致整个社团陷入合法性与代表性争议。更常见的是卸任者表面退位,实际仍在背后干预社团运作,甚至公开否定新任领导团队,让本应更新的会务陷入困局。

令人遗憾的是,许多原本可以透过私下沟通解决的小事,最后都选择在公开群组中质问对峙。原是一通电话或一场饭局就能厘清的误会,最终却演变为社交媒体上的内哄戏码,不仅撕裂彼此情谊,也让整个组织形象大打折扣。

在活动运作方面,也常出现合作变冲突的情况。原本应该团队协作的一场活动,却因谁主导、谁站C位、谁获得掌声而引发明争暗斗。活动甫结束,人心即四散,留下的是情绪未清与关系裂痕。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社团章程未明文限制会长任期,“万年会长”现象屡见不鲜,权力长期集中于少数人,新人难有晋升空间,甚至不会有新人加入,组织活力自然枯竭。

若这些问题不及早正视并进行制度改革,即使华社拥有再多的组织,再多的会馆与宗亲会,也只是形式上的“百花齐放”,实际上却是“各自为政、难以合力”的碎裂现象。真正可怕的不是纷争本身,而是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纷争。

为什么年轻人不参与社团?

老一辈经常抱怨,现在的年轻人对社团无感、冷淡,不愿意加入。其实,问题不在年轻人,而在环境与文化。

当代年轻人所处的社会节奏与职场压力,远非过去可比。他们不再仰赖社团来获得身份认同或生活资源,而是更重视效率、成就感与个人价值的实现。形式化的应酬、无止尽的会议与冗长的程序,早已无法吸引这一代的参与动机。

最关键的是,年轻人看不到参与的空间与意义。

在理想上,他们无法实现自我价值获得成就感;在现实上,也无经济回报。纯粹靠热情支撑的社团,在现今社会已越来越稀有。

当他们看到社团内部充斥著斗争、争功、效率低落,甚至连一句话都可能被扭曲为站边表态,自然选择敬而远之,甚至一开始就选择不参与。

社团年轻化,需要的是“放手”

要真正实现社团年轻化,不能单靠表面功夫,而要执行上赋权,文化上包容。

最容易的做法是在一些活动与决策上让年轻人主导,比如一场节日活动、一场晚宴、一场户外活动或者等等,让年轻人参与设计流程、找表演、安排座位,让长辈放下“要稳、要体面”的包袱,融入一起“玩”。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吃吃喝喝,年轻人不仅能学到如何协调沟通、处理意见冲突,更能培养面对群众与实务操作的能力,这些都是职场与学校难以给予的宝贵软实力。

而长辈们也要学会尊重多元的做事风格与领导方式。年轻人不是来推翻什么,而是用新的方式延续前人的累积与精神。

如果能在领导人交接的过程中,提早物色接班人,接班人也要了解社团的会务,接班时清楚交接文件与帐目,整个组织将更有秩序、更有未来。

华团需要青年接力

马来西亚华社组织的多元与活力,是我们引以为傲的。内斗不会让任何一方真正胜出,它只会让年轻人敬而远之,让组织的公信力瓦解,也让整个组织成为外界的笑柄。

一个成熟的社团,不是看它有多少会员、有多少资产,更要看它是否能让老中青三代协力共事、共同玩乐、共同成长。

我真心期待看到更多由年轻人参与社团,主导就职典礼、节日活动、晚宴、各类运动比赛或者主导定期活动如羽球、登山、读书会甚至是一起动动手脑搓搓麻将。这些参与感都能让年轻人在工作之馀发挥所长、建立归属以及得到成就感。

否则,我们将只能在历史上回忆那些曾经辉煌的名字,而再也唤不回那份属于整个华社的集体荣耀。

唯有让组织重新活起来,让新血真正参与、主导、发光,华社的声音才不会消失,而能一代接一代,继续响亮于这片土地上。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图取自《香港01》

许绍雄出殡众星扶灵 佘诗曼含泪道别“父亲”

阅读全文
野村证券发布报告称,中国政府呼吁国民暂缓赴日本,将导致日本经济最少损失2兆2000亿日圆,国内生产总值被拉低0.36%。(法新社档案照)

中国采反制措施 日本经济恐遭重创

阅读全文
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大马人对自身财务前景的信心正在减弱,导致许多人削减非必要支出,并把重心放在日常必需品上。(档案照)

越来越担忧三件事 超四成大马人难应付基本开销

阅读全文

印度裔男子遭洪水冲走 迄今生死未卜继续搜寻

阅读全文

你好!大熊猫 “星辰 晓月”

阅读全文

【LIVE】大熊猫“辰星 晓月” 抵达动物园

阅读全文

丘淑霖:谁绑架了孩子的声音

龙门阵

多年来,我自己参加过演讲比赛(从小学至成人公开赛),也多次担任评审,接触到许多不同的反馈。我发现很多人对演讲该怎么写、怎...

阅读全文

黄宝珠:我们一起唱Dikir Barat,好吗?

龙门阵

发现我这次带的这个班,蛮喜欢唱歌的,从高一开始,就会在活动中听到他们的歌声。所以,我就起了个念头,我希望他们不要一想到马...

阅读全文

刘华才:国债有减少了吗?

龙门阵

很多时候,我真的搞不懂首相安华究竟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这位备受希盟领袖宠爱的“改革之父”经常会说一些前言不对后语的话。之...

阅读全文

陈劲晖:面对校园霸凌,必须教导学生合理防卫

龙门阵

自从学校陆续爆发“学生AI修图”、权势性骚扰以及校园霸凌等事件后,我陆续接到了不同学校的邀约,给予《守护校园安全》讲座。...

阅读全文

老萧:从0到年收3万,原来被动收入是这样!大马打工族翻身攻略(5)

龙门阵

这是“打工族翻身攻略”系列的最后一篇文章,虽然老萧分享了很多可行的方法,但读到斜杠事业、被动收入的相关内容,很多朋友还是...

阅读全文

陈振培:名副其实的经济

龙门阵

在槟城,一块娘惹糕卖到1令吉50仙时,同样的价格,你也能买到一包份量扎实的经济米粉,而如果说有哪种食物最对得起“经济”这...

阅读全文

邓世轩:国旗事件遮蔽扎拉案的发酵,政府应重视底层民众的社会运动

龙门阵

近期,沙巴女生扎拉凯丽娜霸凌案与国旗事件成为两大舆论焦点。一个明显的分野是,华社更关注后者,而马来社会则将目光聚焦于声援...

阅读全文

梁洁莹:现代版的诛九族

龙门阵

相信很多人对“诛九族”都有所认识。这乃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严厉的株连刑之一,源起于春秋战国先秦时期的族刑观念,并在秦汉之后逐...

阅读全文

李荣健:小党的意义、困境和抉择

龙门阵

最近,国盟主席慕尤丁宣布,13个反对党组织已同意组成一个“松散联盟”,以联合监督团结政府的施政。该联盟包括土团党、伊党、...

阅读全文

郭碧融:升学路上,谁能接住大专生的无助?

龙门阵

在我国国立大学收生制度存有许多弊端,比如优秀生无法获得心仪科系、收生标准不一等的情况下,私立大专的存在对非土著生而言无疑...